2345小说>军事历史>明月出祁连>60、暗流(一)

李岘在陇右期间,金军已经完全占领了不设防和杭州和越州等地,完颜宗弼在听到康王赵构乘船逃往海上的消息后,也搜集了一百多艘战船,一路追往明州。

可是茫茫大海,哪里能寻得到赵构一行人的踪影,宗弼在舟山群岛转了一圈,才知道大海之辽阔,绝不似辽东与登州之间的渤海湾,这才放弃了在海岛上的搜寻,悻悻返回了杭州。

金人行军打仗,还保留着草原民族的传统,从来都是不带补给,以战养战。为了维持后勤,金军纵掠各地,结果遭致江南各地民众自发的强烈抵抗,这些民军居然比宋国的正规军还要厉害,金军派往各地抢劫的小股金军经常是会被全军消灭。这些损失看起来不起眼,但若是累积起来就足以令宗弼胆战心惊了。

宗弼所带的兵马本就只有三万来人,而拔离速方面也只有一万余兵马,这四万多人,散布在江南各地,无异于陷入到了大海之中,根本控制不住局面。宗弼知道这江南不能久留,否则早晚自己非得全军都困死在这里不可,于是在返回杭州的第三天,就决定撤军北返。

现在整个江南东、西两路已经没了官府,没有了那些胆小怕死的文官在胡乱指挥和掣肘,江南各地的军队自发起组织起来,积极地袭扰金军,反而是越战越勇。大家在与金军的交战过程中发现,原来金人也不如传说中的那般神勇,大家都长着一颗脑袋和两只胳膊,被刀子砍中后也会死。随着各地军民信心的恢复,有越来越多的小股劫掠的金军被自发抵抗的抗金军民所消灭。比如韩世忠与张俊在秀州、岳飞在金坛和宜兴都有歼来金军的战绩。

宗弼在率主力从杭州撤军的过程中,韩世忠率所部八千余众利用金国骑军不习惯江南水网地带地形作战的弱点,在苏州以北主动向金军的主力发起了袭击。双方经过半天激战,宗弼击败韩世忠所部。韩世忠率部躲进了常熟以南阳城湖里的黄天荡,宗弼率部搜索了四天,最终是一无所获,只得继续退往建康。

{注:黄天荡一战,《宋史》吹的实在是太厉害了,韩世忠以八千人围困金军十万,怎么看都会给人一种玄幻的感觉。这里作者采信的是《金史》里的说法,各位不喜勿怪}

黄天荡一战,韩世忠虽败犹荣,这标志着南宋的官军在见到金军主力时,不再是抱头鼠窜,而且还开始了主动进攻。这是一个明显的战略转折,韩世忠在这一战的最大功绩就是激起南宋军民的抵抗决心和信心,虽败犹荣。

金军开始退出江南、淮西等地,甚至连京东路都不愿久留,又扶持起刘豫任伪齐国皇帝,掌控黄河以南到淮河一带的地盘,以作为宋金之间的战略缓冲。

没有抓住赵构,金国上层想要一举覆灭宋国的计划基本破产,由于宗翰的威望也大受打击,此时主和派的宗磐、希尹和完颜昌等逐渐占据了上风。自阿骨达起兵以来,金军连年征战,军将们的厌战情绪也逐渐显露了出来。在主和派的操控下,刘豫为主的伪齐国被扶立,另外就是秦桧、曹晟等投降了金人的靖康年间被掳大臣在写下保证书后,开始逐渐放归回南宋,意图影响到临安朝廷的决策,双方暂时达成和议。

秋风凛冽,秋雨绵绵。

大别山以南的黄州,沿着麻城以西岐亭河一侧的官道上,往南逃难的流民不绝于途。

自女真南侵,朝廷不断往江南逃跑以来,中原的百姓就没有过上一天安生的日子。特别是自杜充在卫州掘开了黄河大堤,黄河水夺淮入海以后,这汴京周边,就没了过去的气运,河水连年泛滥,到了夏天却又是天下大旱,蝗灾遍地。没了活路的百姓,都变成了饥饿的流民,为了活命,一路往南逃难而来。

一向繁华的中原之地,如今是赤地千里,饿脬盈野。

大别山以南,还没受到金军的肆虐,于是淮南西路的难民,成群结队地涌了过来,前往荆湖路一带。一场浩大的迁徙,从春天就已经开始了,到了秋天,仍然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世道艰难,淮南路已经成了一片混乱的战场,盗匪横行,让百姓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往南方寻找一个能够安定的地方。

这淮南西路现在是刘家兄弟的地盘,金军大举渡江,刘光国、刘光世两兄弟一个躲在信阳军。一个躲在江州{九江},各自手里拥兵数万,兄弟俩联手自保,只当是看不见金人在任意纵掠江南。

此时的大别山一线,快要成了与金人作战的第一线,刘家兄弟也有些惶恐。在挞懒所部从池州渡江时,在江州驻军的刘光世也是整天担惊受怕,不住向自己的长兄和正在蔡州汝阳监督筑城的西军老将王禀求援。等到宗弼搜山检海,也没有抓住官家,开始从镇江一带北撤的消息传来,他这才算是终于松了一口气出来。

这金军一退,刘光世就随之率领大军东进,接连收复鄱阳湖周边地区,不过在收复池州和歙州后,他再也不肯东进。现在的功劳也够了,再往前就有些过贪,做什么事都应当适可而止。在这一点上,他是深得去年才去逝的老父刘延庆的真传。

此时的刘光世,正全身金盔银甲,全副武装,威风凛凛地亲自带着一千精锐亲军,保护着一支旗帜招展车马队伍,行走在这黄州的官道上。而刘光世的脸上,也早就没有了往日在军中的骄横,换上了一副谦和的模样。

在汪伯彦、黄潜善被贬后,骤然得到提拔,成为


状态提示:60、暗流(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