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国帑里却不是只有八千多万贯,而是有一亿四千多万贯的钱粮,躺在那里!
这钱哪里来的?
户部倒腾地皮,折腾了点钱。
进奏院今年的小报和晨报,居然也贡献了不少钱。
但这都是小钱,真正赚钱的是李纲卖了不少的汴京仓的奢侈品。
但这多出来的六千万贯里,有四千万贯,是工赈院和军器院两个部门赚来的。
李纲当初任兵部侍郎兼任军器监时候,为了给大宋的军备更新换代,弄了不少民间的活儿,维持运转。
但是军器院的主要职责还是生产军备,在赵桓的要求下,已经减缓了,甚至取消了民间的订单。
所以这四千万贯里,有三千万贯,是由工赈院的工赈作坊和工赈担保里挣出来的。
计省却没有安排着多出来这四千万贯的钱,他们低估了大宋创造财富的能力。
商改导致的大宋的国帑,持续的膨胀,跟不上时代的计省,首先第一个被淘汰了。
计省的问题,其实赵桓看起来问题不大,不就是钱多的没地方花吗?
好办!
牛那是个无底洞!
只要启动,这四千万贯流水一样的花出去了。
这本来不算是大事,计省没有规划四千万贯钱的去向,哪怕不花存着也没关系。
但是今天常朝激烈争吵的核心问题,却是由计省这四千万贯的钱引出的。
这钱,它花不出去了!
大宋的百姓不认铁钱,只认钱引。
超过一百贯的买卖,都开始用钱引交易。
户部侍郎郑望之站了出来,说道:“官家,这钱还有花不出去的这一天,臣当了十多年的户部员外郎,真的是第一次听说这等事。”
李纲也是俯首说道:“在年初的时候,一千万银元陆续放出之后,就有了这股风气,当时谁都没在意。现在这一枚银元能换快一贯半的铁钱了。”
“这可如何是好?”朱胜非也是一脸的无奈,年底盘账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了国帑里的铁钱,想花没地方花了。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胡世将不是要进京述职了吗?他都在蜀中忙活了快一年了,去年都没进京。问问蜀中需不需要铁钱。”
“这解了一时之燃眉之急,那之后呢?”李纲还是忧心忡忡的说道。
赵桓没有急着回答问题,他靠在椅背上,看着殿外,目光仿佛穿越到了九百年之后,他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
发挥他超越时代的眼光,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赵桓并没有发呆多久,就回过神来,说道:“有了!”
“朕知道大宋缺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