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北宋振兴攻略>第四百四十三章 朕!大纠结!

赵桓让沈从传达的谕旨,是他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并没有遭到从王禀、李彦仙到杨忻中这些武将们的反对,因为这太威胁边关的安全。

只不过还需要将放行的方案再此商议一番而已。

金人现在要是扇动这数百万的百姓,一起来攻打关隘,多么强大的关隘,都在这茫茫人群中,都会化为灰烬。

宇文虚中大半夜打扰赵桓赏月,找到了赵桓,商量这件事。

“臣不太同意开关放人。”

“即使开关,这些北地逃过来的百姓,必须十年为奴。如果不兴教化,这些人会把大宋翻了天的!”宇文虚中当面而坐,面色极为严肃,他了解金国人。

赵桓点了点头,朱琏给他们倒上了茶水之后,离开了延福宫的大殿,走进了偏殿。

朝政的事,朱琏听了那是后宫干政,虽然赵桓没有让她走,但是她还是离开了大殿。

将大殿留给了要说正经事的两个人。

赵桓将茶杯放在了中央,倒了点茶水在桌上,说道:“金地百姓从朕来到燕京就开始集结于边关,开始的时候,是辽阳本溪一代的金国百姓,只有十数万人。”

“但是随着黑土区,会宁府和黄龙府附近的百姓到达,现在山海关外、北古口、奉圣州、大同府这四处地方,已经有了数百万人。”

“到底有多少,朕不清楚,也没人清楚。”

“如果他们冲关,别说北古口这个关隘,就是大同府围五十里的大城,依旧挡不住数百人万的迁徙的冲击力。朕开关放人,实属无奈。”

“事实上,现在这些百姓没有冲关,完全是在等在朕的决定。他们快饿死了,再等下去,不出半个月,就要冲关了,到那时,局面会变得异常的艰难。”

赵桓看着桌面上四个水滴,愣愣的出神。

宇文虚中摇头,说道:“可以射杀之,大宋的弓弩很多,而且现在有蒺藜炮,这些金国百姓连一把菜刀都没有,根本不足为虑。”

“死掉的这些人,就是他们身后蜂拥而至的金国百姓的肉食,哄抢之后,畏惧刀兵之利,自然会退去,回到金国折腾。”

“他们还是死对吧。”赵桓出神的问道。

宇文虚中点头,说道:“是的,死不是很正常吗?两国交兵,死伤不是极为正常的事吗?莫说百姓,王公不也会死吗?他们是金国人。”

“战争是残忍的,他们的君主在掀起战争的时候,他们没有阻拦,他们就是有罪的人。”

“他们是金国人,但不是金人,是汉人、契丹人、奚人、渤海人、瀚海人。”

“他们没有能力阻拦他们的君主发动战争,因为他们手中并没有刀兵。我们发动战争,审判的是金人,而不是所有的金国人。肆意屠杀百姓,我们和金人将毫无区别。”赵桓又点了几个点说道。

宇文虚中的面色越来越严肃的说道:“官家一向仁善,心怀天下百姓,众所周知。臣待在汴京这段时间,感觉到最大的变化,就是百姓变得富足而且安居乐业。”

“仓廪实而知礼节,百姓有了粮食,才会有精神上的追求,他们开始喜欢看小报,也算是一桩美事。”

“但是官家,放这数百万人入关,就要消耗粮草养他们。那这些粮食从哪里来?常平仓、富商手中购买,这天下的粮食是有数的,归根到底从大宋的百姓手中扣出这些粮食来。”

“敢问官家,金国百姓吃了粮食,我大宋百姓饿肚子,大宋的百姓会答应吗?”

宇文虚中的言辞已经极为犀利,他目光炯炯的看着赵桓,赵英在旁边满头大汗,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个新上任的燕京经略使,还没俩月,就这么直面官家,如此说话?!

“至少燕京路的百姓同意了。”赵桓满脸笑容的说道。

他已经就是否放金国百姓入关这件事,在燕京各州府张榜通传,也派出了皇城司的察子们风闻言事,搜寻百姓对这件事的反应。

他的大宋国百姓并不是忘记了仇恨,而是同样可怜被金人压迫的金国的汉儿,言辞多为赞同,极少数反对也是害怕金人混进关来,尤其是黑水司的探子。

“那还不是百姓们信任他们的官家,能够把这事处理的周全吗?”宇文虚中摇头说道。

现在大宋的百姓对赵桓有一种盲从,事涉燕京路,甚至整个大宋粮食安全的问题,民间居然反应平平,这超出了宇文虚中的预料。

但他是朝廷的御史大夫,是朝中台谏的首席,官家的政令显然不符合大宋的利益。所以才有这场月夜下的谈话。

“这些金国的百姓入关之后,会以十年为期,成为奴仆,作为赏赐军卒的奴仆,还会送到大同府煤田,峰峰矿区的煤洞铁山里挖煤挖铁。会在大宋修路,建城,修长城,十年过后转良,送到全国各地分居。”赵桓再在桌子上点了两个点。

这是他对处理金国百姓的态度,给他们一条活路,但是依旧对他们进行审判。

他们并不是无辜的,提供给了金国粮草和签军,就是他们的罪过,不管他们愿不愿意,现在想要投靠大宋,就要付出代价。

挖铁、挖煤、修路、造桥、建城都是苦差事,而这些人将会是做这些苦工的主力。

宇文虚中依旧在摇头,说道:“大宋百姓的双手足够强力,足够撑起大宋的天空,就是没有金国的百姓,我大宋百姓,也能把这些做好。”

“工赈院在籍农夫千万,正在趋于稳定


状态提示:第四百四十三章 朕!大纠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