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北宋振兴攻略>第三百二十四章 只要思想不滑坡

“官家,河间县的军卒已经云集了十万之众了,可能飞军要扩军了。”

“按照官家之前定下的标准,河间县的新兵就有了超过六万军卒,符合标准了。”岳飞略带为难的说道。

赵桓预计到了合格的军卒会超过他的预料,本来他以为会有四万左右合格的军卒就可以烧高香了,结果岳飞告诉他居然有超过六万军卒合格。

衣步人甲,操五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赵桓稍微改了一下魏武卒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对于大宋的禁军来说,依然是一个极高的标准。

就这个日趋百里,着轻甲,都需要五天才能完成。

结果岳飞告诉他,各州府选拔了十万人到河间县,就有六万军卒达标,这让赵桓怀疑的看了一眼岳飞。

大宋有吃空饷的先例,赵桓早就了解过此事。

难道说?

不应该啊,岳飞在赵构手下的时候,一辈子都没吃过一次空饷,那会的局面,比现在要糟糕几百倍,岳飞都能守得住底线。

现在应该不是仿照旧例搞贪腐才对。

但是这可是共计六万军卒,这可是六个标准师的兵力!

看起来不是很多,但是要是算上战场辅助的军卒,还有负责运输军粮的民夫,就至少二十万军民了。

有六个师的兵力,他赵构还能蹦跶到今天吗?

“确实有这么多的军卒达标吗?”赵桓不确信的问道。

岳飞点了点头说道:“末将写了个札子,这是编制,还有各级军官之名单。还有一箱子名册,是已经确定,达到官家所言的新军要求的名册。共计六万余人。”

“所以到最后考核之后,还会超过六万。而且是一定的超出。官家,这批超出的人,怎么办?”岳飞问道。

这个事,他本来是想要提高标准,可是这个标准,其实已经非常严格了。

真的不能再高了,在岳飞看来,普通人最高极限,也就如此了。

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大力士。最后,只好将这个问题,交给了官家。

赵桓非常犹豫,三万的飞军已经让大宋国库的财政捉襟见肘了,又要花内帑的钱?

“赵都知,内帑还有多少钱?”赵桓扭头问道。

如果内帑也没有钱,那多出来的三万多人,只能另作安排了。

“官家,如果官家没有把倭国献出来的白银,归了国库的话,咱内帑就还有万万贯,可是现在只有九千万贯了。”赵英满脸的苦闷。

本来平清盛,带来的一船白银,如果能归了内帑,赵英能变着法把那八百万白银变成两千万贯钱,充了内帑。

可惜,官家将白银归了国库,这让赵英异常的苦闷。

只有九千万贯的赵英?你知道不知道这笔钱很多很多!

赵桓对于赵英这个憨货不多做理睬,钱多了,就只是数字了。

“上次计省报过来的账目,三万飞军预计月俸是五十五万贯,月粮十万石对吧。六万的话,就是月俸禄一百一十万贯,月粮二十万石粮。”

赵桓算了算,头晕目眩。

他手里的钱,九千万贯,看似能养很久,但是要知道,赵桓不仅仅是要养这一只飞军。

秦凤军、永定军和永兴军,还保持着着二十万的规模,在边地防守金人和西夏,国库虽然现在能够收支平衡。

这群军队现在不用自己操心。

但是稍有不慎,哪里出一点事,李纲就得问他赵桓要钱。

其实这九千万贯,看似很多,但是花起来的速度,还是太快了些。

得广开财路才行。

但是养六万飞军,从内帑出点钱粮,也是可以养得起。

赵桓忽然感觉到一股冷风吹进了宫殿之内,他猛地一哆嗦,这才九月份,怎么就有冷风了?

正是三伏天的天气,如果不是文德殿的冷气开放,赵桓觉得自己每天办公都不爽利。

本来文德殿通过精妙的设计,就不是很热,再加上冰鉴的冰,这文德殿的温度其实一直还可以。

但是这一阵冷风吹得赵桓一阵哆嗦。

这是怎么了?

【历史事件提醒: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以及格陵兰岛冰层氧18含量曲线图都显示,1127年春起到1279年秋,中州地区的气温产生了一次较大幅度的降温,普遍低于后世气温,低了大约2c,请注意。】

这系统怎么回事?给自己玩上了天气预报?

赵桓突然觉得自己的系统不是废物,倒是挺贴心的,自己就感觉到了一股寒风,他直接告诉了自己气温陡降,这事要提醒自己穿毛裤吗?

等一下……

气温降低2c?不是开玩笑吧!

气温陡降的结果就是农业生产,大规模减产,自然灾害增加,社会变得动荡不安!

而且还会导致降水量减少,农耕区域面积减少,农牧分界线南移。

卧槽!赵桓如坠冰窟。

天灾啊!而且是一个长期性质的天灾!

明朝怎么说没就没了?

明末的起义无数,和第四次小冰川时期的天气灾害,有很大的关系。

方腊怎么造反的?直接诱因是宣和二年的江南地震。

虽然赵桓看这个曲线图,完全不如明朝末年那么剧烈,温度也稍微高了一些,但是足够自己喝一壶的了。

自己还在想建什么飞军,结果老天爷给了他个大大的惊喜。

“飞军的名额增加,有多少算多少,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四章 只要思想不滑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