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阁下最近一定是去街上转过了吧。”
“你想说什么?”
“本侯的百货堂阁下可去过?”
“去过,银杏街上最大的一号我也去过,货确实多。”
“那阁下可看到铺中卖的咸国丝绸与其他诸侯国丝绸是同价?”
“那又怎么样。”
“因为本侯的丝绸的本钱比他国低,因此即便同等品级,哪怕我只低一分金,十万匹的数量,阁下好歹也能省下一千金子,而本侯的利润会因为数量获利更多。”
不计政治和战争因素,和平时期的丝绸的产量和织机息息相关。由于种桑养蚕耗费大量土地和人力,当农业生产力低下时,便不可能腾挪更多的人力和土地用于桑蚕纺丝制造丝绸。
因此在原材料相对增加缓慢的同时,织机的效率决定了产丝后转化为丝绸的速度和成本,单位时间内织机效率越高,人力成本既越低,同时刺激桑蚕业的规模扩张,进一步拉低蚕丝的成本。
咸国官办织造坊百里燕接管之前,每匹丝织品的成本长期高于各地权贵所有的织造坊,原因正是权贵占据了最好的土地和气候,进而垄断了养蚕地区,控制了蚕丝。
官府收购蚕丝的价格高于贵族自用价格,而历代咸王为笼络各地的权贵,便不得不以高出正常的价格收购蚕丝,进而用国库的钱,给绸商发红利,直到今天,这个局面仍然未能改变。
而丝绸作为软黄金,一直是面料中的臻品,蚕丝作为软黄金的原料,各国均严禁蚕丝输往国外。因此无法通过贸易获取蚕丝,即便获取到蚕丝,价格也将比国内高昂的多。
百里燕接手官营织造坊不久,一面积极开辟桑蚕基地,一面推动改进织机。
丝绸织机与棉布织机理论相同,实则差异很大,即便是近现代工业,丝绸的机械化织造远远晚于棉布。由于丝绸是延伸性极强的蛋白,受力异于棉线,传统织布机并无法将丝线经纬线恰到好处的编制成网,因此丝绸织机比棉布织机复杂得多,效率也更低。但并不妨碍棉布织机的技术的转移和应用。
织机的改进得以提高制造的效率,桑园和养蚕基地的配套和养殖技术探索,一定程度减少了官办制造坊对外原料的依赖,降低了成本,同时高级织机的严禁封锁,令贵族无法获得效率更高,品质更好的的织机,又进一步拉大了成本。
而今官办织造坊同等级丝织品价格比国内外低普遍低一成五至两成,但售价与各国同品丝绸价格一致,中间多出的利润正是技术变革带来的好处。
咸国以生产中上品丝织品为主,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梁、歧两国,其中歧国丝绸被各地贵族霸占,梁国丝绸收归官府之后,尽管并没有咸国官办先进织机,其基础规模仍比咸国官办织造坊更大,规模一大,成本更低,百里燕的成本优势并不明显。
因此只要挤掉了歧国,梁、咸两国基本能平分掉中上等丝绸的多数份额。自由市场竞价将最大程度的避免单纯的政治施压带来的被动,但凡一切以商业活动为借口,梁国要两成分子也好,全要也罢,最终拍板的是买方行为,而不是买方行为。
剩下最精贵的锦、缎价格太贵,织造也更复杂,生产周期更长,产量也低,穆尼购买的总量不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