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帝国行>第783章 大局为重

;

当天晚上罗松亭在家中招待岳蟠、陈韵风二人,商议上书割地一事。

“岳蟠,郡主所提之事你下如何?”

“前辈明鉴,就眼下而言,咸军已取彭源、上关、甘府、德康、原山、秋郡六郡之地,打下万川仅是时间问题。如此大块土地,怕是比咸国七郡之地一倍还多,如此短时之内强行扩张,诸侯不满是假,不安是真。

眼下咸国新政日见成效,无论钱粮源源不绝,铁产更远超中原诸侯之总合,按永兴侯的意思,日后将更多。照此下去,咸国格局十数郡之地,日后二十年内必有气吞中原之势。当此关键时刻,列国断然不会坐视咸国日益强大,群起围攻是必然之势。

既然有法可退晋国兵马,只要割地求全稳住卫国,志国也不敢撕毁与咸国协议反目来攻。但如若不能稳住卫国,正如前辈所言,一切之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是啊,退一步开拓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保住当下既有利益才是上策。以思水江为界限,卫国拿了三郡,情势不利之下,其不会贸然来攻。”

“前辈说的是。”陈韵风道,接着又说:“卫国眼下距离东线尚远,即便西线叛军归附卫国,其要理顺头绪安顿地方,接管叛军转运军资,也得几月一年时间才能腾出手来,那时晋军已退,咸国新占各郡民情安定各军调动到位,情况会有所好转。

卫国再要来攻,得掂量掂量后果。此时咸国若能以三郡之地与卫国妥协,卫国多半会同意,这样至少卫国可以兵不血刃将兵锋推向中原腹地,比直接与咸军硬碰来得强。”

“嗯,韵风此言不错。”罗松亭肯定道,又言:“该示弱时不能逞强,卫国素来野蛮专横,用强对其效果不大。而且公子燕又是歧国人,与卫国有国仇,若是咸王出面示弱,多少可给卫国以咸王担心功高震主而有意削弱百里燕之假象,如此卫王也会放心。”

“可我广信的利益在何处呢,万一咸王出尔反尔,受害的可就是主公和少主啊。”

岳蟠担心道,陈韵风接过话说:

“我看,还是燕公子当年眼界长远,主公若是早听其言实行‘以商代政’恐怕永兴城就该落在广信了,坐拥此等财力物力,又何愁不能养兵。”

说道此处三人无不气馁,广信也曾有机会坐拥永兴城基业,只因姜闵听信了秦翰的谗言,错失良机。

气氛沉寂片刻,罗松亭说道:

“要不这样吧,明日我与岳蟠再去劝劝主公与少主,松亭你陪郡主去城中巡查舆情,最好说动郡主助广信以商代政恢复元气。”

“可即便郡主同意,百里燕、咸王未必会同意呀。”陈韵风担心道。

“百里燕曾言要在广信修建水军大营,应该不假。我想他定是想以广信为根基,扼控北海商道。此事若真,广信以商代政定有机可趁,百里燕只需明松暗紧,此事会好办的多。”

广信曾是北海沿岸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繁荣不亚于都城陔陵,历经十数年战火摧残,广信的繁荣荡然无存。相反陔陵在永兴城夹持下,从单纯的行政中心,逐步转型成为今天集政治、经济、贸易枢纽为中心的服务型大都市,经济实力占半壁江山。

罗松亭清楚看透了“以商代政”的核心,苦于没有入手机会,如今咸王有求于广信,此时下手无疑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当晚姜蓉与母亲何氏,兄嫂苏怡聊至深夜,当夜就在当年她郡主的闺房中小住一晚。

第二日姜乾安排苏怡同姜蓉上街,陈韵风陪同。如今的广信已经大不如前,民生凋敝百业荒废,久居陔陵见惯繁华的姜蓉顿感不适。

“真没想到,广信这般之惨,生意关张十之七八,百姓流离失所,父亲就没有采取措施缓解民情吗?”

“自从黑巾军退到咸西之后,主公也花费了大力气整顿广信,怎奈何收效甚微。”

陈韵风无奈道,广信也试过百里燕的法子,效果很差,根本不能不能与永兴城相提并论。姜蓉大为不解,蹙眉问:

“广信也推行了新政,为何收效不佳?”

“郡主有所不知,十五年前广信的商市、榷市主要来自两处,一处是志国和徐国,一处是长孙国。其中长孙国的商渠由秦翰把持,秦翰逃走之后,来自长孙的生意和门路也就断了十之**。

而志国、徐国受战争波及,以及咸王的影响,来自志、徐两国的交易近乎断绝,若非广信坐拥天然良港,每年有大量货品在此周转收取些港口与过境钱,根本坚持不到今日。”

“那父亲就就从没想过其他发财的门路?”

“主公也曾想过,除了盐、糖、丝绸等外,但凡赚钱的生意做的都被永兴城做了,而且量大价低,广信做什么都不见效。”

“可每年永兴城不是从北海收获大量椰子、麻还有丝线嘛,这笔钱也不少了,投进生意里做大产业,怎还会不够用呢。”

“主公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起初确实扩大了椰树、麻还有桑树的种植,但八年前长孙国火炮传开之后,主公命人积极仿造,直到三年前久不见效,但那时已经投下大量钱粮,折合现银的话得有十一二万之巨,这才落得今天这步田地。”

“什么啊,你们拿了银子去炼炮,知不知道那是烧银子的东西。燕子为了永兴城炼炮,举全国之力前后投进了几十万贯新币,广信以一地之力要炼炮,怎能有结果!”

姜蓉气急


状态提示:第783章 大局为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