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帝国行>第642章 一声炮响

秋后随着一声炮响,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咸国首批二十五门637型火炮出厂,口径以弹丸重量为基准,首批共铸三种型号,六斤炮十门、十二斤炮十门、十八斤炮五门,总耗资达五十五余万金银通宝,主要的花费并非钢铁消耗,而是煤炭和铁矿开采技术原始,耗费大量人力。

当然,一分钱一分货,得益于咸国钢产充足,高炉可一次浇筑成型,同时采取了晚开砂箱、保温冷、基本热处理消除应力等措施,废品率较低,单价要低于长孙国火炮许多,三种炮型的射程却比长孙国炮高出一筹。

十一月初七,咸王、卢皋、高勋、焦木华四人前往永兴城外武备营秘密观炮,随着一声炮响,二十五发实心弹丸命中一里外靶标,成功将之摧毁,咸王大悦:

“呵哈哈……好啊,寡人的咸国终于也能铸炮,都是永兴侯的功劳啊!”

百里燕欠身略施一礼,恭谦说道:

“大王过奖了,光有臣一人,是万万做不到的,若无大王英明,工匠用心,钱坊疏财,臣也不能在短时内铸出火炮献给大王。”

“有此神炮,我咸国日后再也不用寄人篱下,好啊……”咸王无限感慨,转而继续问道:“永兴侯,此炮要花费钱款几许,能否大量铸造,助我咸军收复失地?”

“启禀大王,六斤炮所需花费钻研、钢材、用工、煤炭以及民力,约合金银通宝一万五千余贯,十二斤炮约合两万两千贯,十八斤炮约合三万七千贯,此番铸炮总计花费五十五万余贯钱,糜费巨大,折合银钱也不会少多少。”

咸王闻讯也是大吃一惊:

“竟要如此之巨!”

这时长史高勋说道:

“大王,铸此炮还未曾计入利润的本钱,与投入的二三十万贯研制花费,此前长孙国一尊五斤弹丸小炮,卖予他国便要五万寸银,当年卖给我国更是要价十五万,如今一门六斤炮只需一万五千余贯,已是相当便宜了。”

这时百里燕接过话说:

“大王,臣之所以不主张立即铸炮,便是因我咸国国力疲弱,大量铸炮将糜费甚巨,此番所铸炮二十五门,花费五十五万余金银通宝,算上十五万贯研制耗费,钱坊刚有的盈利非但不够,国库还贴入了二十余万,永兴城也拿出了五万,因此臣还是希望大王能再等几年。”

“唉……”咸王叹道,一脸无奈之色:“罢了罢了,晋国有五十门炮,寡人得二十五尊,寡人也心满意足了,暂且罢了吧,待等几年再铸也不迟。”

“大王圣明!”

由于铜矿资源要比铁矿资源少得多,官府内部的铁价格至少是铜价的一半甚至更少,不应该倒挂。

然现实情况生铁和钢内部价格仍然比铜略贵,对外销售肯定要比铜贵。而且当前铁矿也要比铜矿少,也增加了钢材稀有性。

受开采技术的制约,铁矿和煤炭的开采效率很低,许多地方仍旧使用铜具开采铁矿煤矿,用人一背篓一背篓从矿下背上地面,大量的成本消耗在矿工的口粮和工钱上。

同时煤炭、铁矿的进口也推高了成本,从志国、长孙、卫国进口的煤炭、铁矿,都比咸国本国贵至少五成。

永兴城铁产量大,能耗集中,自然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将成本拉低,固然成本要比长孙国低得多,但不可能无限制的拉低成本。

要根本解决铁铜价格倒挂问题,根源出在技术和生产力上,改善开采作业运输矿设备,加速推进农业改良,把粮价降下来,采集效率提上去,无疑是最立竿见影的措施,如此一降一增,时间不变之下,变的是效率。

此时卢皋望着一里地外,已是思考许久说:

“大司农,我观这二十五门炮,各有大小,弹丸比长孙国重,为何炮身却是比长孙国的小?”

“卢将军问的极是。长孙国火炮别看个头比我咸国火炮更大,但其射程却是不如我咸国。”

“哦,这是为何?”高勋追问。

“因为我咸国的钢好料足,且是用一锅铁水浇铸而成,非但废品少,且炮壁比之更薄,自然份量也轻便,体形更小。弹丸虽重一些,但射程还比长孙国稍远一些。眼下还是用的铅弹,如若用铜丸或生铁丸,还可远一些。”

长孙国五斤弹丸铁炮,射程近一里,永兴城六金弹丸炮,射程达一里半还多。长孙国十一斤炮,射程斤一里半,而永兴城十二斤炮达两里。

此外长孙国还铸造了十七斤炮和二十三斤炮,体形很大,看似威猛,实则射程增加却是少的可怜,前者仅有两里多,后者刚过三里地。

永兴城目前最大弹丸十八斤炮,轻易能将弹丸发射至三里半外,而火炮重量还比长孙国铁炮轻了三分之一。

归根到底,是长孙国点错了科技树,纯粹拿来主义思维,在对技术前沿毫无了解的情况下,想当的拿来主义,得到铁炮的样板,就自以为技术的发展一定是以铁炮为基础,实则根本不是一回事。

且不说眼下中原铁、铜价格倒挂,铁价比铜价贵,而火炮出现在青铜时代,就是根本的错误。

按正常的技术路径,应该先铜炮,后铁质炮。

因为在工业炼钢和早期理化技术出现之前,铁的金相体成份无法以金相分析和理化分析获取量化数据,只能根据经验炼钢,因此传统的铜炮的性能其实优于生铁炮、铁炮和半熟铁炮。

早期铁炮由于炸膛概率更高,只能一味的增加壁厚,由此导


状态提示:第642章 一声炮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