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帝国行>第546章 积极避战

天亮之际,公良文得知二人等候多时,在营中摆下了便宴:

“侄儿见过二叔。”

“呵呵,侄儿免礼。”

“谢二叔。”

二人径自坐下,公良文问道:

“松儿可好?”

“堂弟一切都好,正协助苏军师整饬军务。侄儿此来,是替苏军师与二叔商议水军西进之事。”

“哦,西进之事百里将军已有提及,既然苏军师无异议,此计就按计而行。只是不知百里将军是将水军尽数带走,还是依然兵分两路,一部留于西河,一部西去婆嵩省?”

“回公良将军,金雪狄人尚有百余艘战船游弋于西河下游,故而在下此去,当留下我军水军主力,在下只率部分战船西去,以防金雪狄人水军南下突袭。”

“既留下主力,兵力会否过于单薄。”公良文追问。

“请将军放心,我军现有战船一百二十余艘,在下西去只带五十艘载满水军,以利于日后夺船,其余七十艘尽数留于西河。”

西河下游尚有金雪狄战船一百多艘,若非联军水军压着,多半是要逆流而上协助岸边敌军渡河,将联军水军主力调走,将被其趁虚而入。

百里燕此去只带五十艘战船,人员齐装满员,第一阶段以劫掠船只,搜刮补给,扩大水军声势为目标,以遏制金雪狄水军形成气候,打击摧毁其水面有生力量。

以当下的技术,一两千石船只的建造周期中原各国大致在数月至一年间,三千四千五千石大船要两三年甚至四年,其中木料的干燥、预先成型,龙骨的的备制占了大半,真正建造组装是不需要多久的。

金雪狄人的战船建造工艺落后,其生产周期比中原战船长出数月,其水面中大型船只被毁后,一两年内无法恢复。

由于其关内本土远在后方,究竟有多少船只百里燕并不清楚,但漕运的堵塞,水道的封锁,无疑将加剧其前线补给的困难,打击其水面力量,对联军依然有利。

与公良文商定水军西进之事,百里燕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苏先生有意将新附民编制为两军,一军以苦力为兵,一军以农为军,我联军主力重编后以挟持两军,不知公良将军意下如何?”

公良文若有所思片刻,点头肯定说道:

“新附民人心不齐,各怀心思,将之以仇苦划分编练成军,此法不失为良策。不过我军作战死伤累累,这些新附民多数拖家带口,依附我军只为逃避奴役,而无心死战。

我中原各军常以赏罚分明以激励军心,但眼下我军身处蛮军大后方,再多的赏罚没命消受,这些新附民恐怕不会真心用命。必须令其尝到实惠,方能驱使用命。不知苏军师可有妙策破解此法?”

公良文话音刚落,公良修接过话说:

“二叔,侄儿有一法,与燕公子、苏军师商议后觉得可行。”

“哦,是何办法?”

“其一,避战,以养人心积蓄力量。其二,此番所获中原民多数携家带口,我军应打出返回中原旗帜,以此聚人心。其三,得返中原者,许诺免减免税赋,并从从掠夺金银辎重之中拨出金银安顿其家小。其四,杀敌立功者,日后与我联军兵士一视同仁,得反中原者一应授予权位,如此可定人心。”

“可如此,日后这些中原民将尽数迁往志国,安置将是巨大问题,修儿你可曾想过。”

“二叔,民乃国之根本,中原经黑巾之乱,各国皆元气大伤。我北地更是被黑巾军卷走两百万人丁,经年征战厮杀,志国损失人丁何止百万。

金雪狄人在关外有中原民一百六七十万不止,我军即便只掳其一半,也有八九十万人,其中壮丁男子居多,即便尽数编为战卒,亦有数十万之众,经过厮杀,又还能剩下多少。

日后待击溃蛮军主力,得返回中原,我军从其地所掠金银无数,安置数十万人马又有何难。况且燕公子已答应在咸国收拢中原民,于公于私,都是有利可图。”

公良文捻着长须苦思若久,终于松口:

“也罢,眼下恐怕也唯有此法可解燃眉之急,至于日后,等回中原再议也无妨。”

四条方针是百里燕、公良修、苏方义三人共商之后拿出的安抚之策。

中原民在当地没有民权保障,货币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用处,他们中年劳作之死方休,因此赏罚再多的金银没有任何激励意义。

其次,现在有钱没地方花,既没有城市,也没有市场,所有吃穿用度尽数配给,再多的金子银子只能搁在手里,买不到东西,因此金银钱币已经丧失激励士气的作用。

至于封官许愿,中原民缺乏对中原的基本认同感,封官许愿的意义不大,因此百里燕才要提出为何而战,为什么而战,战是为了能回中原,活着回中原有什么待遇,死了之后也不用担心妻儿老小没人料理,中原诸侯国养你一家,以消除其后顾之忧。

封官许愿免除税赋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避战,积蓄力量,不打则以,打则必胜大胜。

你封官许愿再多,天天死人谁也看不见希望。要打就准备充分,大打出手,一次将敌重创缓不过气,而后溜之大吉,如此能战能胜之师有了清晰目标,其士气军心必然旺盛。

公良文担心中原后民日后不服教化,实则杞人忧天,且不说战争何等惨烈,这些中原民回到中原后,十分五,五分一,拆分至各处郡县,使之无法聚集,免其税赋施以仁


状态提示:第546章 积极避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