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燕不得不考虑准备b计划,如果蛙人水下爆破失败,就只能启用b计划。
思考若定,百里燕与姜乾经由地道,前往陔陵城中地下网络与要塞炮台,向蒋杰、司空南二人了解战况损失,视察避难的百姓和兵士,探望了伤员,统计了最近的损失和城内人口。
自炮战以来,镇军、辅兵、广信军阵亡一千两百七余人,伤两千六百四十余人,百姓伤亡四千余人,多数是炮击城中造成的伤亡,隐蔽要塞、炮台和城墙反击的守军伤亡仅占全部伤亡的两成,愣是腋目人如何炮击,广信依然屹立不倒坚如磐石,因此前期的防御建设可见是非常有效的。
当晚,百里燕拿到广信城中与各要塞人口数据,随即将电话打到轩云城陆军参谋本部(既陆参院),调用三千发95毫氯气弹,三十万件防毒面具与配套的活性炭过滤器。【注2】
活性炭防毒面具其实一早就有,当初是为冶炼提取有毒金属和化工厂使用,最早的型号十分简陋,仅用两层细目帆布制成的猪鼻式防毒面具,如今化工和冶金还在使用,军队使用的是650型防毒面具。
有鉴于毒气对生物有普遍杀伤作用,648年百里燕着手研制了另一款橡胶式防毒面具和氯气炮弹,两次改进后于650年定型。
与防毒面具配套的过滤盒有三种,一种仍是猪鼻式过滤器,直径六十毫,第二种直径增大,厚度不变,有效作用时间增加百分之六十。第三种需要通气管,使用背负式过滤桶。
三种过滤装置各有优缺点,但通常使用第一和第二种猪鼻式过滤器。
氯气弹与其他军火都是分开储存,仓库建在河边,轩云城并不具备储藏条件,也不可能储存军火甚至是有毒物质,但陆军参谋本部负责弹药储备,调动氯气弹需要特殊调动制度和程序,绝不能马虎。
十月廿四,三两卡车装载了二十名蛙人与设备抵达广信城,百里燕召集蛙人与众将开会,讨论如何试试水下爆破。
潜水所需的压缩空气瓶、目镜、潜水胶服、脚蹼和简单的呼吸配套装置一应俱全,爆破器材将使用十块五斤tnt炸药与大块磁铁捆绑,吸附于罐头铁甲舰吃水线下,使用锡管液体雷管引爆。
液体雷管使用两种液体混合,产生剧烈发热,点燃二级雷管实施爆破的雷管。
液体甲被装于密闭玻璃管内,液体乙则装入锡管内,而后装入液体甲玻璃管,塞入锡管后加以密封。
此时将普通雷管插入tnt块作为二级雷管,再插入锡管,只需用老虎钳夹碎锡管内玻璃管,两种液体即会交融反应生热引燃二级雷管,进而引爆tnt。
tnt燃点高,机械反应迟钝,并不能用普通火源点燃,因此需要高爆雷管。
而常规金属高爆雷管有个缺点,虽然雷管本身是密封的,但延迟引信燃烧会产生气体,如果只是野外条件单纯的雨水侵透,短时内没有什么问题。
但如果是在水下,需要给蛙人以足够的撤离时间,因此常规的固体延迟引信会被海水扑灭,烧的时间越长,这种概率显然越大,因此只能使用密闭条件下的液体引信。
当然,如果有无线电子高压起爆器,那是最好不过,有线的也可以,但无线的短时内没有可能,有线的则还在研发当中。
当然,也可以用水雷,但水雷毕竟是被动武器,用人推过去不仅危险,容易触发引信,而且稍有不慎撞上敌舰,蛙人也会葬生大海。
【注1】最早期的穿甲弹出现于铁甲舰早期,使用弹头装填有黄沙的钢制炮弹,炮弹顶部有帽封,通过钢制弹头的硬度,去撞击铁甲舰,同时利用黄砂的重量,代替钢铁部分,产生足够的惯性动能,从而达到破甲目的。
然而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填充黄砂的脸颊破甲弹很快淘汰,陆续出现全钢实心穿甲弹,也就是炮弹战斗部就是一个实心弹,简而言之就是放大版的子弹,用钢头去撞钢甲,从而达到倾彻破甲目的。
后来又出现铅芯,钢披甲、钢风帽破甲弹,利用铅的高密度,产生的动能、势能,增加钢披甲的破甲率。
随着钢甲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坦克出现之后,又出现钨钢穿甲弹。当然,依然还是一种放大号的子弹,实心弹头,与近现代的短杆、长杆脱壳稳定翼穿甲弹的外形有天壤之别。
另外,穿甲弹,穿甲弹,绝大多数穿甲弹弹头或者战斗部,都不会爆炸,然后用爆炸产生的破片杀伤人员,而是用战斗部撞击装甲瞬间产生的高温与动能,在穿甲弹破甲后,瞬间高温散射,产生金属射流,甚至是高温金属射流,从而杀死人员。
【注2】关于防毒面具,毒气战发明之初,防毒面具既诞更早,即便是一战中后期,普遍生产的简陋防毒面具已经工业化生产,二战期间更是人手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