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火炮不同于枪弹,炮弹可以曲射也可以直瞄,而前膛炮弹丸飞行一段距离后进入抛物线状态,卫国便利用这个原理,将火炮列成20行x12列的炮阵,通过弹幕覆盖,对固定目标与集群方团目标实施打击,以增强命中率。
这种战术最大的优点是提高了单位密度内的命中率,有利于攻击步兵方阵和大型固定设施,缺点是必须预设阵地,缺乏灵活性,需要集中大量性能落后火炮,且前后炮必须交叉配置,火力层次单薄,无法形成梯次配置火力,一旦此处炮兵阵地被消灭,整个火力打击群荡然无存。
此外在卫国眼中摆出两三百门火炮似乎是对咸军的一种震慑和示威,然在百里燕眼中无疑是彻头彻尾的愚蠢行为。
强火力作为军队作战的核心,任何时候都应该保证其战位的绝密性,过早的暴露火炮位置,战时将成为敌方首先打击的目标。
听完百里燕汇报,赵逊接着又问
“各镇军整备事宜老夫已听卢将军禀报,民夫与预备兵尚未就位,老夫担心八月恐是难以攻卫,最快也得拖到九月底,百里副帅意下如何?”
“由于夏收延误了时机,八月底之前攻卫确实有些困难。眼下我军集结兵力约一百十余万人,民夫三十五万,约四十五万民夫与四十万预备兵尚在赶赴集结途中,最快月底之前才能赶到,抵达后仍需与镇军整合操演,攻卫最快也得是十月。
然就眼下我军实力而言,拖得越晚,对我越为有利,一旦我军登上西岸,骑兵杀到梁国边境也就是一月半月的功夫,至多在十二月上旬,主要战事将基本结束,当下的等待还是值得的。”
“西线攻入长孙卫军战力不虚,其不似东线卫军与我对峙摆在前沿,西线卫军龟缩与各地城池,主力摆在与长孙对峙前沿,你此去必是正面相遇,要在两月之内结束战事,是否有些托大了。”
“赵帅明鉴,在下此去西线,并不打算与卫军正面交战,只切断其各地联络与粮道。其若出城,便分而歼之,其若坚守,我便围之,一直拖到其弹尽粮绝,届时要么饿死,要么困死,别无他路。”
相比与东线卫军主力都摆在一线被咸军火炮覆盖,西线卫军性质属于占领军,其二等战斗力戍军负责后方占领区的治安,一等精锐摆在与长孙对峙的前线。
这意味着即便咸军能以出其不意的速度攻入西线,届时需要面对的将是坚守城池的卫军,卫军坚守不出,咸军只能逐城逐地的争夺,否则只能包围。
而以咸军西进兵力,不足以挨个包围七个郡县的所有座城池,赵逊担心将陷入恶战,从而拖累咸军主力,然百里燕既不打算包围城池,也不打算逐个争夺。
首先卫军西线主力在前线,后方多为二线弱兵,咸军西进主力都是骑兵和骑马步兵,占有绝对机动优势。只需要扼守各地要津,优先攻占卫军粮仓,切断其一线配置主力后退通道,然后等着后方守军集结起来,此时再发兵将其消灭在集结路上,要比单纯的去攻击一座城池,打击一支主力强得多。
其次,卫军根本无法想像咸军会在一两月内杀通东西几千里地,面对数十万来势汹汹的咸军主力,卫军措手不及之下未必有一战的勇气。
最后,卫军强的是权贵,其下层军官和底层士兵没有人身权利,卫军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人身权利的赎买和加官进爵激励士气。
当敌军断绝粮道,切断退路,士气受挫之际,所有的赎买和加官进爵不过是一场空梦,命都没有了,人身权利都是空谈,此时祭出“招降纳叛”,效果比真刀真枪的干上一架来的强百倍。
所以百里燕根本不担心西线卫军,只要其动起来,总有消灭的办法,就怕他不动,死憋在据点里,反而会是麻烦。
翌日,气温有些高,百里燕前往泉河视察海军与内河水军。泉河咸国境内的平均宽度约一百二十步(约105米),最宽处两百八十步,最窄处七十步,是思水江流入甘府,经由上关汇入桑南郡的一条大河。
尽管平均宽度达到了一百二十步,但对万石乃至两万石船而言,要在这种河面宽度的水域掉头,仍是十分的危险。
由于河宽是河流表面的宽度,河面以下航道的宽度要窄的多,如果是低潮时,触礁搁浅风险很大。
为此百里燕调集了三千石五千石内河战船一百余艘,槽船四百余,三千石以下战船一百二十余艘,槽船七百五十余艘,另征调五千石以下民船、商船一千余艘,小舟渔船七百余艘,以便渡江之用。
八月下旬,各地民夫预备兵陆续抵达甘府,期间陆续发现零星天花传入军中,死亡兵士六人,死亡百姓二十二人,防疫接种变得迫在眉睫。
而与此同时,八月中旬地陆续发现卫军在沿岸开始修建堡垒要塞,进度极快,至九月上旬,部分营寨已经夯起一丈半丈的土墙。
由于登陆作战对地形要求极为苛刻,因此可选登陆地点在既有的技术条件下是有限的,卫军的防御重点无不是以登陆地点为核心修筑营垒工事。
而耐人寻味的倒是过去数年间,卫军从未在德康地区大兴土木,修筑要塞工事,即便是在五月,卫军仍未有沿江登陆地点修筑防御设施的企图,现在修不免有些晚了。
其中的原因无非两种可能,其一过去数年间德康人口凋敝,抽不出人力修,其二,大兴土木兴建工程需要钱粮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