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喜对王路之下令:“你到达一线担任总指挥,负全责,关键问题不必受外界干扰,官兵执行你下的命令。”
王路之向李厅长汇报了自己的作战部署:“第一条,扑灭这场火首先要关闭闸门,切断油料流动,做到釜底抽薪。第二条,对大火先控制,后歼灭,在最恰当的时机发动总攻,准备打持久战。”
李文喜沉思少顷,说:“路之,国家请各地专家乘飞机到大连做智囊团。你要往最坏处打算,注意参战官兵的安全。”
锦州距离大连500多公里,王路之在3个多小时的时间内,不断打电话调兵遣将,同时在心里计算车辆、战斗员和泡沫量。在做这些事的同时,他在大脑里推演着灭火方案。这个方案由模糊到清晰,形成一场博弈。第一个量值是爆裂起火的油罐的储油量为10万吨,变为流淌火。第二个量值是已燃油罐与未燃油罐的空间距离,与高危化学品罐群的距离,以及未燃罐被烤爆的理论承受时间。第三个量值是在现场堵截油火的大连1000多名官兵的承受时间,他们的水与泡沫的消耗极限。第四个量值是全省驰援部队的到达时间,兵员泡沫液的作战能力。这四个量值在王路之脑子里急速推演。还有一个因素让他想也不敢想,不敢想也得想——此刻再有油罐爆燃怎么办?高危化学品罐爆炸怎么办?官兵性命怎么办?谁也不敢保证103号罐泄漏出的冲天烈焰烤不爆其他油罐。
人常说当官容易,此刻王路之所担任的这个总队长职务实在是万分艰难。不是他怕死,听到大连油库起火那一刻他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难就难在决策。稍有不周,就会导致岛毁人亡,使大连市不复存在。对王路之此刻担任的历史性角色而言,个人不怕死是最低要求。王路之带领2380名消防官兵参战,除了要保国家财产,还要保官兵生命。2000多名战士都是八〇后,多是独生子,他们的安危是天大的责任。防止油罐连环爆炸殃及大连百姓也是天大的责仟。这是对王路之最高的、也是必须完成的要求。平路之成了把从山上滚落的巨石死死打住的人,不仅要打住,还要把巨石推回山上。高智的人或者叫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把握住作战进退急缓,攻守开合的契机。比如说,全省增援部队到达火场,2000多人、300多辆车一并发起总攻,很可能输得很惨。泡沫和水打光之后,2000多人只能坐以待毙,而流淌火以及逼近高危化学品罐的火仍在四处肆虐。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犯的错误,犯的时候很英勇,很豪气,很士镜,但后果不敢想象。因此,王路之深知李又喜那句话的分量:“到达一线你担仟总指挥,不要受外界干扰。”外界是谁,可能是比王路之官大的众多领导。事实证明王路之在路上酝酿的万案,在火场确定的整体原则经受住了6万平方米火场的考验,经受住了油罐火的考验,也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这个万案现在说出来平平常常,当时却是字字千钧。这就是16个字:关阀断料,先控后灭,死守重点,筑坝垒沿。
平路之换上灭火战斗服(他车上备有三套战斗服),步行向火场走去。远远地,已感到烈焰的温度,像针扎在脸上。脚下都是水,黑油和白泡沫夹杂在一起,淹过战斗靴的鞋面。王路之看到火光背景下战士的剪影,他们操控泡沫炮、泡沫枪和水枪死死堵截流淌火,为几十米高的油罐冷却降温。
走到103号罐前,平路之看见管道裂口的火浪在巨大压力下向上喷燃,如巨无霸的火炬。显然阀门还没关上,否则不可能有这么大的火柱。这个油罐高22米,罐顶有一个直径80米带一米密封圈的浮顶船。干路之了解这种油罐的结构,浮顶船有液压装置,可以下降。浮顶船随着油量减少而下降,自然隔绝了空气,使火焰无法燃烧。眼下,浮顶船降不下去,一定是因为罐体爆炸后,结构变形,浮顶船卡住了。在阀门没关上的情况下,油在内部燃烧,汹涌而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面积的流淌火呢?王路之看到,大量的水和泡沫打向油罐。这些水对淌出的原油起到了助推作用。原油当中成分复杂,有航空煤油、液化气、沥青,也有水,消防车打出的水和泡沫加大了流淌原油的体积,使流淌火越来越大。但停止打水是不可能的,罐体必须冷却。因此,打水冷却与堵截流淌火成了一对矛盾。
王路之下令,调集翻斗车装载砂石,在地面垒坝,堵住流淌火的去路。
全省消防部队增援力量陆续来到,王路之根据初步研判的火场情况,划分4个战区:一、103号罐。二、37号、42号罐。三、南海罐区。四、码头海面。这4个战区由省消防总队副总队长李金华、副政委刘伟臣、参谋长李红旗、后勤部部长邹秀成分头负责。“负责”的含义是冲到第一线,与战士们一起灭火作战,与阵地共存亡。他们都是总队领导班子成员,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如今是手拎着性命往火海里冲的敢死队长。在这次灭火战斗中,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党委班子分工协作,体现了强大的凝聚力。李金华协助王路之全面指挥,刘伟臣负责二甲苯区域灭火指挥,李红旗在码头海面组织战斗,邹秀成负责103号罐冷却及后勤保障。他们和王路之一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