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大唐如意郎>第五百三十三章 春耕继续

他们谈论的可都是要掉脑袋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武士彟肯跟着糖唐国公做事的原因,就是这份信任。

如此了不得的事情都能够当着面说,可能换成别人是根本不行的,这就是两人的交情。

武士彟知道唐国公心里想什么,从长安到太原府,从隋文帝到隋炀帝,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之前的隋文帝疑心重重,现在的隋炀帝虎视眈眈,不得不有更万全的应对之策。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都是很客观的,现在关陇贵族对隋炀帝的不满,导致很多人都在观望。

隋炀帝登基前后的所作所为所有人都是看着的,皇室多年积累的底蕴在隋炀帝上位后爆发,独揽大权,这无可厚非。

只怪隋炀帝的性格让他无法隐忍,做事情高调,很多时候对后果的衡量欠缺全面的考虑,导致很多矛盾在臣子之间激化。

又因为两战高丽失败,让隋国伤了元气,更让关陇贵族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多少子弟葬送了他们的前程。

就像隋炀帝对待他李家的态度和手段一样,现在来看是无法被修复的,既然无法修复那么能做的就是忍受或者反抗。

皇室对李家一直都不算友好,历朝历代哪个皇帝对掌兵的将领放心过,只是一种需要谈不上多深厚的交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话是这么说,但还有一句是最是无情帝王家,不但对外人狠对皇室自己人更很。

李渊不是个逆来顺受的人,李家氏族绝对不能败在他的手上,既然无法逆来顺受那么只能早做打算,有了实力自保才是解决之法。

如今太原府增兵五万,精挑细选出来的兵马战斗力都是个顶个的,有如此实力已经让李渊不得不考虑下一步计划。

在之前幽州城的做法就比他快一步,早就开始储存钱粮,兵马物资的开支可不是单单国公家底能够负担的起的。

李渊让武士彟过来辅助他也是看中他的经商能力,既然李德都能够搞的风生水起太原府一样可以。

武士彟的商人这天赋是足够的,什么士农工商,在兵马粮饷面前全都可以变得无关紧要,即便面对当地的王氏的口诛笔伐又能怎么样。

“管理太原府,希望武兄能够大力发展商业之道,太原府兵马粮饷是当前最主要的。”李渊道。

武士彟心中多少有些数,可发展商业这个话题让他没有准备,毕竟大家的观念都已经根深蒂固,就连普通百姓都看不起商人。

想着如此在意商业知道或许是受到了幽州方面的影响,李德的三十万兵马拉起来后,巨大的开支是怎么做到的可能很多人都想知道。

偏偏武士彟觉得并不是无迹可寻,发展商业就是解决兵饷的办法,只不过天下有几个人有这种魄力和胆量呢。

唐国公却也想到了,既然嘱咐要大力开展那他也就放心。

凭借他倒运木材的经验,只要太原府上下一条心,赚取钱财还是容易的,于是他直接道:“想要赚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樵木生意。”

简单说就是让士兵们去砍柴然后拿出去贩卖,虽然兴师动众但是如此多的人行动,赚取的利润是很客观的。

这点武士彟非常的肯定。

李渊对经商之道并不擅长,既然决定将事情交给武士彟去办理那就听之任之,他的驭下之道就是讲感情,也可以说一种人格魅力。

两人聊着聊着就已经到深夜了,李渊直接将武士彟留在李府休息秉烛夜谈又是同榻而眠,未来唐国公真的称帝后也没有忘记这位从一开始就帮助他的老兄弟。

只是世事无常,武家的造化要比他能给予的还要多,可能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几天后,太原府张贴告示推行了很多在对商人便利的条件,有很多是减免税费的,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五万兵马每天的任务就是去砍柴。

武士彟将木材贩卖出去,剩下的适合制作木炭的全都另办起一个功放专门用来烧炭,没过多久,生意的收益真的不错,让李渊见到了希望。

可惜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

眼前的利益是见到了,唐国公才不管其他的事情,反正当前阶段就是能赚钱就行,太原府鼓励商人交易的事情,很快就引起了一股反对质疑的声音。

大部分都是针对唐国公的,最后还将他们认为是始作俑者的幽州也给说了进去。

李德是无辜躺枪。

幽州发展商业是形势所需,再说发展商业有什么不好的,对于那些所谓的文化人的质疑根本就没有理会。

现在进入春耕时期幽州全都在大搞播种,哪里有时间跟那些读书人计较太多。

今年的春耕幽州方面准备的非常充足,各种农耕工具都落实到幽蓟州府百姓的家中。

耕牛的数量很多,经过一年的训练那些突厥的牛被训练的已经可以在耕具的辅助下走直线。

除了牛,还有马车队,三十万兵马基本全都出动,开垦播种。

辽水的兵城都更是对此事早做了准备,加强巡逻罗频率,兵城附近进行种植。

高丽人是真得被贺必达等人带领的先锋兵给干扰的不敢离开边境。

留在这里消耗物资,给他们国家的百姓很大压力。

在此期间新罗和百济的兵马又调走很多,剩下的高丽国兵马处于孤掌难鸣的境地。

防守本身就是一种弱势,因为主动是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状态提示:第五百三十三章 春耕继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