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大唐如意郎>第四百六十二章 发展生产

老者想了想本来很高兴当听到又要被收购这样脸色又沉了下来。

“城守大人,每年要出售多少收成?”老者问道。

“五成是最低限度,如果想要多卖全凭自愿,这个收购的计划将执行至少三年,三年后可能会被取消,到时候你们自己的田地出产的粮食都由你们自己做决定,想要出售先锋兵也会帮忙按照市场价找商人收购。”

李世民开始将他们研究过的东西全都说出来,详细的解释给老者们。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百姓们可能不会相信李世民的话,但是老者这么一说他们全都欣喜,如此一来他们在幽州不但有了居住的地方,还会有田地,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按照人头,成年人五十亩田地,男丁无田产等到成年后可以登记补足一样实行三年收购的制度,如此一来原本三年的收购,实行下来一代接着一代估计没有个十年二十年都实行不玩。

如果先锋兵开荒顺利的话,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够完成自给自足,到时候可以将收购的放开给那些商人们。

在有制度的监管下不会让百姓吃亏,这些都是后话。

老者们一宣传效果比李世民这个城守还要惯用,纷纷排好长队等待登机。

李世民补录籍贯的事情做的轻松。

老者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边登记好的百姓便被后面的士兵组团带走,往幽州城内早就空出来的房屋进行分配,基本都是一样的房子并不高档,跟长安城的水平不能比,只能说比茅草屋强上一些。

但是这样的房屋比他们以前居住的要不知道多少,都是苦哈哈给点好处都是感激涕零,当他们被得安置后做了登记后才安心。

好多家都获得了至少五十亩两天的分配,在幽州城李德早就有准备,男女在分配田产的在额度上都是一样的。

所有三口直接孩子没有成年便会分到一百亩荒地的开垦全力,而具体的位置将会被统一划拨,这个是不能够私自动工的。

关于开垦田地的规矩相关文书上都写的清清楚楚,开垦的土地即便归了私人也是禁止买卖的,一经发现买卖将会没收开垦好的田地,情节严重者会被取消幽州户籍。

未来在幽州城百姓所享有的优惠待遇别人是无法享有的,李德制定这个时候想过那句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说法。

所以身为幽州户籍的百姓只在找工作等一些这事情上享受优待,比如优先录用等即便是外来人口都不会太过眼红的福利。

在这样做主要是先将新来幽州城的百姓凝聚起来,形成一条心,开垦的时候他们将成为先锋兵主动劳动力。

补录户籍的事情用了一天的时间,最后统计人口有六万人,这其中大多数都是下午的时候赶到的,有意思的是其中有大多数人都是原来幽州城的百姓。

于是李世民面对的第一个大问题来了,有一些房子已经被分配出去,原主人回来后原房主就不乐意,非要闹上一闹。

就在事情要爆发的时候,一支穿云箭解决了所有问题。

李德直接给李世民下令,敢不遵守幽州城新的管理条例的人将会被视为幽州城不受欢迎的人,将不会被允许进程。

接着说出了两个解决办法,要么现在等级造册原房主接受重新分配房屋,在原房主的房子尚未分配的前提下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置。

当时所有户籍全都要重新补录尤其是原来的田产将不会被给予,全都一视同仁的接收开荒的田地分配。

李德跟李世民商量的时候还说了可以在农耕的时候提供耕牛,为了耕牛能够完成来年的耕种任务,现在已经有懂得训练耕牛的人在忙碌。

对于耕种这种事情,在农业工具匮乏的阶段,李德不得不拿出古代耕地小能手,曲辕犁的方案。

这些东西都是很糟以前就已经设计好的,现在不过是拿出来制作。

工匠们加班加点,很快就做出了样品,再经过多次试验后大获成功,于是便不计其数的开始大量的生产。

通过来往的商人又将这种曲辕犁贩卖出去,走的都是红牡丹的商贸渠道,将生意直接交给了卫里的商行。

李德已经考虑清楚,这种农耕器具不一定只有在献给朝廷才能够得到推广,只要是务农高手使用过这种曲辕犁后会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交给商行制作可以赚取运营资金,更是能够更快的将曲辕犁进行推广,商人们的嗅觉都是敏锐的,如此好的工具,他们只要将精准的图纸带回去让人制作就能够赚取更多的利益。

商人们组织生产然后大量的销售出去,远比朝廷推广会更有也不一定,反正幽州城就是每家每户都早就预备好了。

等耕种的时候,耕牛投入使用,开荒耕地的事情将事半功倍,这些都在李德他们商量的计划之中。

曲辕犁价格不高,百姓们都能够买得起,也容易制作,没到半个月幽州城内就连续开起了三家工匠作坊专门生产农业工具。

李德见到这种势头,直接连同铁锹,独轮车这种东西全都研制了出来。

家具等事物也逐渐在幽州城流行开来,商人们来来往往的将幽州城的变化一点点的带出去,听说到幽州城补录户籍后分房子还有耕田,一个消息吸引了大量的流民而来。

当见到城外出现大量的百姓后,李世民马上的带人维持,愁人的事情再次来了,城内的空间有限,能够在分配的普通房屋是有限的


状态提示:第四百六十二章 发展生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