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长生,劫>第一章 开篇点题划重点

群山环绕的这座小城,处处碧绿繁盛。领上、田中、山坡,覆盖茁壮植被,一团生机盎然。山脚下升起袅袅青烟,飘到高空晕开,无规则漫渺,似仙气缭绕。

顺着青烟回溯,来到一块宽阔的平地。平地上静坐一群人。人群的正中央,仙道卜尘子站立沉定,手中一把拂尘,双眼微闭,普度众生。静坐的人男女老少皆有,个个清瘦,精神抖擞。每日两个时辰来此,这是他们必修的功课。

清体净魂,但求长生。

这是体魄与毅力的双重挑战,吃得多少苦,经得多少难,便能获得多少寿命。对于年轻人来说,每修炼一年就增一年寿,但本来就有的这一年已经过去,剩余的寿命仍然不变。打个比方,假设这个人能活七十岁,今年三十岁,还剩四十寿命,修炼一年增一岁,能活到七十一岁,此时他已三十一岁,剩余的寿命还是四十年。但只要他能一直坚持,也能实现永生。即使练累了中间歇两年也不怕,无非是剩余寿命减少两年,重新开始修炼,可以将三十八岁的余寿一直保持下去,仍是永生。年岁大的老人慌了,若余寿只剩一年,别管修炼了多久,万一修炼中途因某种原因停顿一年,就没命了。对老人来说,这场修炼变得更加苦难,提心吊胆。二者的心态完全不一样,年轻人是在延年益寿,而老人是在苟延残喘。

为了化解这一苦难,仙道卜尘子闭关苦思,潜心钻研,终于钻研出一套精妙的修法,若心至诚,经其点化,可事半功倍,无需历那无尽苦难,三十年便可修成正果,从此乐享永生。与此同时,此修法也有缺陷,每修一年不能再增寿,只有修够三十年才能一次性获得永生。此法一出,人们趋之若鹜。很显然,大家更喜欢这种修法。前一种修炼虽然也能永生,却也要经历永世磨难,那样活着有什么乐趣。年轻人还好,活腻了就放弃修炼,余生还能得几十年潇洒。老人就不一样了,刚放弃还没舒服几年就死了,比起受了多年的苦,一点都不划算。有的甚至刚放弃就死了,活了那么多年,就只是为了受罪。两种修法一比较,差别很明显、很彻底,一个是好,一个是不好。

于是,年岁大的老人再次提出担忧,他们可能已经活不够三十年,享用不了这个修法。卜尘子微微一笑,从袖中掏出几个盒子。盒子打开,里面全是药丸。这些药丸的作用相同,延年益寿。卜尘子一一介绍,绿色药丸一颗能延寿十年,红色药丸能延寿二十年,黑色药丸能延寿三十年。不同颜色可叠加服用,多吃多延。这些药丸极其珍贵,是他将仙力注入其中,融合多种名贵药材,苦历数十甚至数百年炼制而成,既花费大量钱财,又损耗巨大元气。因此不能赠予,需要用钱买。不同功效的药丸所费不同,绿色的一千两一颗,红色的两千两,黑色的三千两。对普通百姓家来说,这简直是天文数字。许多人别说有这么多钱,让他数数数到一千他都不会。但是为了长寿,很多人砸锅卖铁也要凑出这笔钱。因为只要有了足够的寿命,就可以修炼成永生。花出的钱可以用无限的时间赚回来,借的钱可以用无限的时间还回去。儿女们寿命够,直接修炼即可,把钱拿出来给了老人。

出乎意料的是,黑色的药丸卖的是最多的。老人们不确定自己还剩多少年,也就不确定延个十年或二十年是否能凑够三十年,万一不够,白练了那么多年不说,钱也白花了,索性直接买够三十年。还有些年轻人会买绿色的药丸。根据当地人的寿命状况,照理说他们还能活够三十年,但是他们不自信,担心万一不够,于是买个十年,这样更加保险。

全城大多数老百姓每天按时跑到这里修炼,只有一小部分不来。这些人有的是因为穷,有的是因为不信。不信的人对卜尘子那套鬼话嗤之以鼻,显得很横;穷的人一看反正没机会修炼了,不能露怂,也跟着横。这些人被卜尘子视为眼中钉,想尽办法拉拢,拉拢不成就打压。怎奈他只是个道士,只能打压不能打,老百姓根本不害怕。到后来,居然连县太爷都帮着卜尘子一起对付他们。他们只好收敛,穷人只穷不再横,认怂说自己买不起药丸;不信的人依然不信,却不敢说不信。

满是碧绿的田地剥落掉几块,露出焦黄的土。这几块田地便是穷人和不信之人的。他们正在垦荒播种,而那些碧绿,是长年不搭理长出的蒿草。它们的主人一心追求永生,无心也无力种地。还有的人没有田地,在城中开个店做个小买卖。大多数店已关闭,主人正在修炼场,还有一个开着,是一家专为人写字的店,牌匾上镶一个“信”字。

牌匾上原本有两个字——写信,一眼便能看出它的经营内容,店主字写的好,文采也好,专门代人写信。后来官府到处抓那些不信永生之人,店主把“写”字扒掉,以表忠心。可是既然他的店开着,那就说明他没修炼,既然他能开店,就说明不穷,他就是个不信之人,纯不信,比穷人更可恶。这道理很简单,那帮酒囊饭袋都明白,店主自然也明白。他知道,很快官差就会找到他。最近卜尘子加大了打压力度,据说昨天一个男人因为不信被抓。在对方的威逼利诱之下,这个男人耿直而强悍,坚定质疑永生不存在,还痛骂他们欺诈钱财、坑害百姓。卜尘子一怒之下,把男人当众烧死。店主自知自己的性格,虽然没有那么强悍,却也十分


状态提示:第一章 开篇点题划重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