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恐怖悬疑>明末汉魂>第两百零五章 互诱
涉及了朝堂改制层面内容,秦歌要不给与一针见血的解释,涉及机密的委婉一笔带过,棘手的,深谈的都处理的恰到好处,完美妥善,这让范永金尤其的欣赏。

秦歌成为秦良玉将军义女,传闻中还得到宫内皇后等人青睐,是有原因的。

日光西移,河道尚未疏通,大船之上施音等人上岸,视线的远端能看到集市的轮廓,风雨留下的残败痕迹中三三两两的人在林间穿行。因为范永金表态所有被耽搁的商船食宿都由范家承担,此时被拥堵在河道的货船上掌柜、伙计便没有了心急,或者休憩,或者上岸到集市采购,也有垂钓的,一切相安。

大船上交谈的言语却已经深入起来。

宋秦歌先是赞许了京城捐款期间范家、王家的大手笔,随后说及在运河入江口遭遇范家、王家家主的意外。

京城期间捐款数字是公开的,范永金不稀奇宋秦歌知道信息,之后问题秦歌提及的委婉,实则就是为范永金为何南下。

范永金没有思索的开口,“范家以往生意重心都是在北方,但如今时局不同,北方天灾连连,如今又有匪患,商道难走,而且建贼屡屡侵边,商队北上风险在不断加剧,这是原因之一,如若没有朝廷改制,勉强维持北方生意也是能养家糊口,但圣上英明,改制的同时废除海禁,寻思着此举会益于南方货物运送、码头生意及其蚕丝、瓷器等对外生意的繁荣。树挪死,人挪活,或许这就是机会,便想着到南方查看查看,了解行情,却是没有料想到同秦姑娘一行人遭遇。”

笑了笑,范永金说道:“想来秦姑娘此行定然不是为了寻找商机”

不动神色就将话题回抛给了宋秦歌。

宋秦歌内心就范永金的眼光是赞叹的,不愧是北方首屈一指的大户,家族兴旺,商业遍及北方各地,鼎盛时期同朝廷高管有千丝万缕关系,朱由检改制还没有全面的落实普及下去,对方就已经敏锐的从废除海禁寻找到了各层面商机。

这些人,游走在政令的边缘,总能成为第一批受惠的人。

对于范永金以往在朝堂的关系,宋秦歌清楚,没有提及的想法,大族商户那个不是想着利用手段和地方、朝廷官员搭上关系。

类似范永金这种人不管是同魏忠贤集团还是之前朝堂东林党在官场代表都是有交往,左右逢源,寻求的就是商市的便利,无需旧事重提。

这样想着的时候范永金又笑着开口:“这也算是与时俱进,这个说辞好,听说还是出自秦歌姑娘之口。”

范永金提及商机,宋秦歌便顺着话题:“都是胡诌之词,不过范老爷南下寻觅商机,秦歌却也是佩服”

范永金表现出愿闻其详的姿态;

斟茶,宋秦歌和风细雨的说道:“对于商业,秦歌是不懂,但京城期间也接触了一些贤能之才,听得多了,便也记住、领悟了一些,朝廷改制整军备武,赈灾及其兴建农田水利工程,都是需要资金,国库如何,估计范老爷比秦歌都清楚,所以朝廷改制当中重点内容就是鼓励商业发展,废除海禁,主张民间和官方的

对外商贸。京城时接触到了一位贤能,知道了前朝海外贸易时关税的收入及其对南方河运、瓷器、丝绸等产业的带动发展和所产生效能。大贤认为皇上改制最直接的体现便是短期内将这个领域的商贸重新带动起来,产生税收,增加国库收入。远的不说,就以造船为例,朝廷开始整合作坊,明间也是需要手工作坊的资源整合或者联合经营,这是一块大的糕点,整合需要资金的注入,而范老爷则是具备这些条件,还熟悉北方市场,造船、河运都是可以介入,往后便是海外贸易。”

补充一句:“朝廷官办作坊生产力能力是不足的”

宋秦歌借用大贤名义,说的其实自己观点,将范永金的目的带出,一句朝廷官办作坊生产能力不足包含了太多意思。

但此时范永金、王库眼中条理清晰的宋秦歌俨然就如一名商业奇才。

当然也不怀疑这些言语来自宋秦歌所说的贤能之口。更加不怀疑宋秦歌口中这些朝堂鼓励的政策。

对于时下诸如宋秦歌所提及的造船业务,范永金虽在北方,但关联内外的了解却不见得比秦歌逊色。

人便点头说道:“朝廷官办作坊生产能力不足,这倒是实情,前朝宣德年间起,官营作坊一代代衰败,大量工匠纷纷逃亡,造船质量每况愈下。沿海卫所制日益崩溃,海防废弛,水师官兵都成了空额,发展到景泰期间,迫不得已,朝廷将大量的官营作坊合并裁撤,除建造专用册封琉球的大型封舟,大船建造基本停止,官办作坊造船技术要不流失,要不工匠后续无人”

说道此时是范永金略带惋惜的说道:“嘉靖年间,倭寇成患,戚继光将军抗倭,曾愤慨说及,

水军战船莫说是对敌,能在海上行驶不散架,都算是好船。”

人又扬眉:“但此时民间造船工业确实蓬勃发展,实力悄然增长。民间海外贸易的禁令仍在,但越来越多的民间船只走出国门,大批从官营作坊逃亡的工匠都在民营作坊重操旧业,工艺也更精进。”

颇为庄重的说道:“官办作坊技术衰退到何种程度,民间作坊发展到什么程度?朝廷打造‘册封舟’却无力实施,是福建民营作坊接替了建造任务,抗击倭寇后期,水师大船近乎都是民营建造。所以此番朝堂鼓励民营作坊联合经


状态提示:第两百零五章 互诱--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