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相与大王定下了刘定国当太子,就得有人跟他谈心,定下时间就要宣布就职了。
人员定下了,谁去与他谈心不是大事了。董国相事务多,就把谈的事交给大王。
大王今天心情特别的好,早早起来了,打了一套拳后叫了早餐,就到大厅叫太傅把刘蒙之叫,要与他谈话。
陈太傅也喜欢刘蒙之这孩子,虽然从小大王不待见蒙之,但在陈太傅心里,觉得这孩子不但可怜,但也可爱。蒙之最喜欢叫陈太傅叫‘竹竹’。开始太傅不知道是叫他什么,是吴夫人翻译后才知道,就是叔叔。陈太傅觉得叫这个好听,后来一听到有人叫竹竹,他就知道是蒙之。直到现在蒙之也不改口,就叫他竹竹。
陈太傅觉得叫这个是唯一,是他刘蒙之,是最亲切的。
陈太傅一边走,一边想起刘蒙之小时候可爱的林林总总。。想着想着,他都开心地笑了。
“小子,没想到还当太子了,以后还是国王。不知道你当国王的时候,我还在不在了。”
陈太傅想着想着,到了夫人的雅静殿。
陈太傅还走在围墙外,他就叫了起来:“蒙之啊。”
陈太傅刚叫一声,婢女阿姗已经站在大门迎接了:“陈太傅,请进。”
陈太傅见习多,一看阿姗的举动就有些奇怪。他叫了一声,阿姗就在此迎接,难道知道有人来?
不过也可以理解,刘蒙之要当太子了,这么大的事知道了,就会有很多事要注意,估计会有人来道喜什么的,所以有准备。
是不是这种情况,不得而知。疑惑的陈太傅,走到大门口时,就问了阿姗一句:“你知道我要来?”
阿姗不吭声。
陈太傅知道阿姗的,她接人待物很是热情的,今天怎么不理人,好像还撅着嘴?
应该是高兴的,怎么不高兴了?挨吴夫人的批了?
陈太傅对阿珊不高兴的事,也是一闪而过,他来是与蒙之谈心的。
很快吴夫人出来迎接,要把陈太傅迎到屋内。陈太傅却说:“不进屋了,大王要我来接蒙之进大厅,大王有很重要的事要与他谈。你可能听说了吧,大王要蒙之当太子。”
陈太傅以为吴夫人听后很激动,很高兴,要向他陈太傅说几句感激的话。
可是,吴夫人不但没有高兴的表情,而是一脸的无奈样子,说:“陈太傅,真是对不起我那傻蒙之,知道要他当太子,他吓得魂飞魄散,不知跑哪里去了。”
陈太傅半信半疑看着吴夫人。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哪里会有马上要当太子了,人吓得跑了?
“吴夫人,你别跟老夫开玩笑,我可是来办差的,要把蒙之带到大王那里去说话的,你说他跑了我哪里去找?”陈太傅就当是真的,因此给吴夫人施压,要她交出人来。
吴夫人就叹气:“人跑了,我也不知道他跑哪里去了,我们派人找了,他两兄弟找了一大圈了,不见人的踪影。这人一下子是找不着,好在这孩子也留了一手,他留了字条,说要是父王来找他,就拿他的字条给父王。”
说着吴夫人叫阿姗,马上进屋里把字条拿来。
阿姗动作麻利,很快就把字条拿了出来。陈太傅接过字条,一边看一边念了。它的意思是这样的,他就是不愿意当这个太子。他说他也是儒家思想的贯彻者,他懂得‘仁义礼智性’;他也知道这个太子之位不是二哥的,就应该是六王子的,怎么也轮不到自己。既然是这样,如果他再当上了太子,哪个理都过不了。所以他不能接受这个太子之位,希望父王与董国相重新考虑人选,否则他就不回家。
刘蒙之还把自己安排好了。听说皇上的推恩令快要下来了,到时候他只想分到盱眙,他想在那里为王后,以后还有母妃、父王都要到大云山去的,到时候他就在那里当个侯爷,好好为父王王后母妃们守墓……
这孩子,不亏是吴夫人教出来的,懂得仁义礼智信,知道做孝子,夫是个好孩子。
想到大云山的陵园,他陈太傅也想了自己。自己也慢慢开始衰老了,也要走进土里,不知道陈武那小子,会不会像蒙之一样,想到对死后的父母孝敬?他会不会也跑到以后墓地,为他守墓?
陈太傅不得而知。
陈太傅无乱地想了一会,又回到现实。陈太傅觉得刘蒙之想得对,为父母守墓是要一个人的,这小子不当太子要为他们守墓,真是个好孩子。还别说,要守墓还真用他比较合适。他不当就别当,到时候建议大王,分家产时,多分些给他。
陈太傅带着刘蒙之留下的字条,回到大王身边,把字条交给了大王。
大王一看字条,什么也没说,拿着字条向国相府走去。
见了董国相,大王还是不说什么,把字条交给国相看。
国相一看字条,知道刘蒙之为了不当太子,人跑了。董国相不知道刘蒙之是怎么想的,太子不当,要到盱眙当个侯爷,要为父母在盱眙守陵园。
“我看你这几个儿子,还是是刘蒙之最优秀,蒙之都愿意放弃太子之位,而去盱眙为父辈们守陵园,要多大的胸怀?
刘蒙之的字条,董国相看了,但他不知道大王让他看的目的:“你打算怎么办?”
大王看了刘蒙之的字条,他就已经想好了“刘蒙之要到盱眙去,我要成全他。至于刘敢与刘定国谁来当太子,我想了另外一个办法,叫他们自己心服口服。”
“你有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