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光荣使命1937>第六百八十二章 日本人要和谈

陈锋深知,出动大部队对付日军的间谍特务是不明智的,那样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况且现在前线正在交战,每一个团的野战部队都是极其珍贵的,日本人这样做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他分兵吗,陈锋岂能让日本人称心如意。

对付间谍最好的手段就是用国安局这样的内卫部队,况且陈锋也想检验一下国安的战斗力,要知道现在的国安是由原来的军统局和陈锋手下的情报部门结合延安方面的特科组成的,囊括了中国最顶尖的情报人才,实力十分强悍。

就拿兵员来说吧,尽管只是一个主管情报的部门,但是单单原军统就有足足十几万人,陈锋所部的情报部门也有十多万人,加上延安的特科,三个部门外围加核心成员就超过了25万人。

经过整合,现在的国安分4个组,每个组又分4个部,国安虽然没有正规的成建制的部队,但是却有大量的锄奸队,就拿行动1组来说,其主管的范围是长江以南的锄奸、刺杀、伏击等任务,在每个省都有一个大队,每个大队各有40个中队,每个中队都10个小队,每个小队5个5人行动组,遍布江南地区的行动组成员超过了2万人。

这些人也许拉上战场并不能同日本鬼子面对面的拼刺刀,但要是说在敌后战场或者是阴暗战场的话,这些人所发挥的战斗力是惊人的,因此这次面对日本间谍特务的挑衅,陈锋决定派出国安来应对。

事实证明陈锋做法是十分正确的,戴笠等人从军委大楼出来之后,很快就制定了反击计划,对已经掌握了的日方间谍立即予以逮捕,然后通过那些人逐步深挖,各个击破。

很快,日军在重庆、成都的间谍机构就被摧毁了,击毙和抓捕了大量的日伪间谍。与此同时。国安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反间谍特务的大行动。

战至9月中旬,东北战场再次取得重大进展,在卫立煌的指挥下,中苏联军在敦化取得大捷,全歼日军4个师团,一举扫清了东北腹地的障碍。同时,大军攻占伪满洲国的国都新京,伪满皇帝和大批的伪高官在日军的协助下逃往通化。

新京失守,日伪军损失惨重,除了被歼灭的4个野战师团之外。日军还在新京损失了2万余人。另外还有十多个伪军师看到日军败象以露。在关键的时候战场起义,倒戈一击,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接到梅津美治郎大将发来的电报,大本营方面彻底沉默了。中国战场由北向南延绵几千公里的战线上,中日两国一共投入了480万大军展开决战,在北方是中苏联军占有绝对优势,处于进攻的地位。而在华中地区,日军在表面上处于上风。

但是日军现在是有苦自知,东北华北大局已定,仅剩的北平、奉天已经不足以支持大日本皇军继续战斗下去了,而华中地区又迟迟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再这样拖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大本营认为趁着现在还有一点优势,应该同中国政府进行最后之谈判。

日本方面认为,只要大日本帝国以从中国战场撤兵为条件,中国政府应该愿意和大日本帝国进行谈判,因此裕仁天皇亲自命令外相和中国外交部进行沟通。

日本人要谈判。当毛周两个人拿着外交部长转呈上来的电报让陈锋看的时候,陈锋若有所思,不过陈锋却认为中日两国其实并没有什么可谈的,已经打到这个地步了,要么一方倒下,要么大家同归于尽,万没有中途休战的可能。

同时陈锋也说了自己的理由,日本人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谈判,甚至于不惜以撤兵为条件,那是因为日本人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他们的战争资源已经不允许日本继续将这场战争继续下去了,现在喝汤就是给日本以喘息的机会,等日本恢复了实力,新一轮的侵略扩张就会再次到来。

日本与中国不同,千百年来中国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国,直到现在都没有完成最基本的工业化,工业基础薄弱。而日本就不一样了,经过明治维新百余年的发展,日本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工业基础雄厚的工业强国,只要给日本人十年的时间,到时候日本就能恢复实力,受伤的还会是中国人。

我们将日本人拖到现在这种地步完全是用几千万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因此绝对要打蛇打死,绝不留后患。

况且日本人提出的条件也太想当然了,竟然想把局势恢复到37年之前,想得美。打了五年又回到了原地,你想打就打不想打就不打,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和谈,没门。

中国地大人多,再打十年还是中国,日本就不一样了,不要说十年了,再打三年恐怕就会被拖垮。

陈锋的态度很明确,除非日本方面无条件投降,否则中国是不会停止进攻的。

得知日本方面正在加紧与中国政府交涉,双方有和谈的意图,美苏英等国的政府都慌了,中国政府经过重组后之后,在亚洲战场上所发挥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可以说是中国独自撑起了亚洲战场,要是这个时候终日和谈,那么对于美英等国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为此,罗斯福和丘吉尔紧急磋商,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盟国首脑间的会晤,加大沟通,同时也商讨下一阶段的战争。

对于罗斯福的提议,丘吉尔和斯大林都认为很有必要,但是他们担心陈锋不会出席这次会议。一方面是陈锋这个人很神秘,这么多年来也只是去过一次莫斯科,其余的不管是罗斯福


状态提示:第六百八十二章 日本人要和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