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黑理论的核心是空军制胜。他认为空军在夺取制空权后,即可袭击敌人的国家中心和经济中心,独自取得战争的胜利。他的理论虽夸大了空军的作用,如:连续的空袭会使民心和斗志迅速瓦解的观点,否定局部制空权思想以及防空无用论等等。但是在当时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得到了西方某些军事家的支持,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法西斯德国的“闪击战”理论,美英及其他资产阶级国家的轰炸航空兵战斗使用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反映。
尤其是对近在咫尺的德国有着极大的影响,德国在二战之处使用的闪击战,里面就有着浓厚的杜黑色彩。
随着杜黑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制空权的重要性也被世界各国所重视,老蒋虽然不是个战略家,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战术指挥家,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一个军队的统帅,他还是很敏锐的发现了制空权的重要性。
因此,1928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内设立航空署,职掌空军建设事务。1933年,航空署组织机构渐臻完善。航空署设署长、副署长各1人,署内设参事室军务科、航务科、管理科,各设室科长1人。航空署下辖航空队、舰空站、飞机修理厂和中央航空学校等。
1935年,航空署改名为航空委员会,直属军委,职掌空军行政和作战事项,蒋介石自兼委员长,宋美龄任秘书长,周至柔任办公室主任。航空委员会内分处、科,并增设政治部。随后,国民政府从美国购进大批飞机,同时陆续收编原来东北空军、广东空军,空军力量得到加强,并确定大队为其基本建制,大队下设3队,每队下设3个分队,每分队有飞行员3人或4人;大队设大队长1人,队设队长1人,分队设分队长1人;并配以机械和事务人员。至抗战前,国民政府建成7个飞行大队。
为了加强空军机场的营建和警卫,特设特务旅5个,每旅辖3个团。并成立了2个航空工兵团、空军通信队和汽车运输部队。空军官制也分三等九级,但铨叙较陆军严格,空军军官要以飞行时间、技术、战功等作为升迁的核定根据;其余人员待遇也高于陆军三分之一,但各类职务官阶均低于陆军,如空军总司令只定为中将级,大队长只定为上校或中校级。
即便是国民政府上下都极为重视空军的发展,但是中日两国国力的巨大差距,还是令中国空军无法与日本空军抗衡。截止1937年8月14日,日本陆军航空队约有飞机1480架,海军航空队约有飞机1220架。日本工业基础较坚实,能够生产各类飞机和技术装备,作战损耗后能及时得到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