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鱼类的呼吸方式并不会影响游动速度,他尝试着用灵气在头前面构建出一个呼吸通道,模拟鱼类呼吸时水流的模式,结果发现因为要不断进行“呼”和“吸”之间的切换,构建出来的通道无法稳定,需要不断改换通道形状,这办法实在太费力,而且效果也不好。
他的鼻子毕竟不是鱼鳃,无法像鱼鳃一样顺畅地实现这样的呼吸功能,做不到这一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忽然想到一个关键的问题:鱼鳃的呼吸是从前方的口中进水,从两侧的鳃中出水,而他则是从鼻子里进水,再原路呼出来,效率远低于鱼类的呼吸模式,这是天生的缺陷啊。
无法可想之下,田旭想到自己吸收水中的氧气和灵气,主要靠的是鼻子,而不是肺。像现在这样把水吸进肺里再呼出来,效率相当低下。如果水只吸到鼻腔里面而不进入肺,那么会不会提高一些效率呢?
他试了一下,好像差别不大,一呼一吸之间,鼻子周围的水流总会发生波动,造成乱流,形成了巨大的阻力。
他忽然想到了嘴,嘴与鼻腔是相通的!可以从鼻子吸入水,从嘴巴里面吐出来,这样水流就是单向的了,造成的乱流肯定会被减缓了许多。
试了一下,果然有效果。就是这鼻子里面的水从嘴里出来,心里总是有些不舒服,不过一时也顾不得了。
鼻子吸水的方向与前进方向正好相反,也会形成阻力。不过这倒难不倒他,只要用灵气构建一条稳固的进水通道就可以了。
最后就是流线形状的问题了。在身体前方用灵气构建出一个整流罩,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只是这个整流罩要覆盖整个头和双肩,规模比较大,再加上后面的脚蹼、身上的隔水膜、还有构建呼吸通道,加在一起消耗的灵气相当不少。
田旭整理了一下思路,把双手伸到头的前面,然后再构建整流罩,然后把呼吸通道与整流罩组合到一起,再与体表的隔离层融为一体,这样一来,结构大大的简化了,速度一下子又提高了不少。
田旭在湖里来回游动,像一枚**一样,自己玩得不亦乐乎。他估计,此时他在水中的巡航速度,已经可以超过15米每秒,如果闭住呼吸进行冲刺的话,还可以提高到接近30米每秒,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普通人在陆地上的速度。
最后他又想到,如果切换成螺旋桨模式又会怎么样呢?结果一试之下让他大失所望,这螺旋桨太坑了,速度还没有海豚式摆动快。算来人类发明螺旋桨,也是为了传动的方便,在速度和效率上并没有任何优势。
在水里玩了一会,田旭又尝试着用灵气控制水的震动,或者是制造高速水流,但是效果都不明显,他估计这样的攻击对于聚气境修炼者还有一定的威力,对于凝丹境来说,就差强人意了,估计不会有多大作用。
田旭不禁有些气馁,刚才的一番剧烈运动,再加上长达几个小时的凝丹过程,让他感到有些累了,体内的灵气也有不足的迹象,身体已经自动从金丹中抽取灵气进行补充。他上了岸,弄了些东西吃了,然后跳进水里,沉入水底,一觉睡了过去。
这一觉睡了一整天,醒来的时候,他有些懵圈,好半天才弄明白自身的状况。这是他第一次在水里睡觉,不太适应也属正常。
醒来后他检查了一下身体情况,体内有些亏损的灵气已经补充好了,金丹就停留在小腹那里,和身体里面的灵气进行着灵气交换。
精神已经恢复,他便重拾昨天没有进行完的课题,继续研究如何在水中发出大招的方式。
连续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反复的思考与试验之后,他发现这些办法都不靠谱,只好先停下来,躺在水底静静地思考失败的原因。
一天之后,他终于想通了,他虽然身在水中,却一直用在空气中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水的密度、阻力、重量、粘度都比空气大许多,用空气中的办法在水中发出招数,当然没有效果了。
这就涉及到了水的特性问题。他忽然想到,从前几天的游动方式,到这几天来对于招数的尝试,说白了其实都是力在水中如何传递的问题。
“如果父亲在就好了。”田旭有些伤心地想道:“父亲不追求术法,一心只钻研力之一道,现在的问题如果交给父亲,相信他很快就能给出答案。”
想到父亲,他忽然想到父亲说过的一句话:“世间一切作用,都是力的作用。只要把力这个东西搞明白了,就等于搞明白了一切。”
他父亲从年轻时开始,就对静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理论力学等有着极深的研究,同时对于机械、电子等行业也了解颇深。再加上他多年坚持练习的太极拳,而且天赋惊人,让他对于力的研究达到了许多科学家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正是这些,支持着他完全凭借自身的努力,从一个没有听说过修炼的门外汉,晋身成为修炼界的翘楚。
“既然父亲可以从力的角度入道,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呢?”田旭自问。
他随即自答:“为什么不可以?我从庄子入手,不就是想参考母亲的经验吗?母亲也是受父亲的启发而入道的,我若直接从力入手,也许会更容易呢。”
不过田旭没有想到,他父亲可是有着强大的力学基础,而且有这长期练习太极推手的经验,对力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直观感受,这样的经验与感悟结合起来,构成了属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