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许你余笙静安好>来自完结后的啰嗦

《债见》系列的文最初其实只有三篇的大纲,但在写小糖果的故事时,很喜欢凉美人的人设,产生了写一篇凉美人的故事的想法,决定加上这第四篇。不过凉美人这篇大纲的框架写了很久,一直拖了一年多才开始动笔写正文。这篇文因为设定缘故字数比较多,以凉美人燕辰山的车祸分了上下两部分。关于凉美人人设很多读者都不太喜欢,认为凉美人是傻白甜,我之前也解释过,不过大家还是比较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在这里我直接把自己当时对凉美人做的人设设计传上来,算是解释一下我自己对凉美人性格的设定和理解。

凉美人的人设总共有四阶段,最开始的委曲求全,小心翼翼,是因为凉美人的生活环境,她在家是不受喜爱的大女儿,凉父因为工作原因,在家的时间肯定不会太多,没有哪个大老板朝九晚五,一下班就回家待着的。所以她从小身边只有小妈凉嫒还有家中的工人保姆。小妈属于两面人在凉父面前,她是和蔼可亲的后妈,但凉父不在的情况下,她并不喜欢自己老公前妻留下的女儿,但她也清楚自己的身份不敢对凉静怎么样,所以对她而言冷暴力无视凉静时最适合的相处模式,正因为这个缘故在家时她也不会允许凉嫒和凉静走的太亲近。

所以在孤独状态下长大的凉静,她是很缺乏安全感的,即便各方面优秀但她从心理层面上是很自卑很容易否定自己的类型。因为没有人认可她,所以她不断地去做别人眼中的好学生好女儿,想要得到认可,她是没有自我的一个状态,她需要用别人的在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而顾余笙正是正视了她存在的那个人,所以顾余笙的出现,取代了她想要得到凉父认可的心理,转而将自己对爱的渴望全部转移到顾余笙的身上,而顾余笙就成为了她感情上所依附的那个人。

所以前期与其说凉美人是爱顾余笙,不如说是爱顾余笙所能给予她的关心照顾在意,我也说过凉美人是一个局外人,她善于观察,很多事情她心里清楚,但她不会说,因为她一直渴望着被关爱所以最害怕失去的也就是关爱。所以在顾余笙揭开真面目时,凉美人依旧维持着婚姻,逃避发生的一切,因为对她而言凉父是不可能给她关心的,所以她不在意凉家受到了什么样的打击,她只记得顾余笙曾经对自己的好,这是她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次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她舍不得离开。

第一次车祸后凉美人进入到放飞自我又自我厌烦的一个状态,其中也写到了凉美人有抑郁倾向,给凉美人设计的人设,体质很明显是抑郁质,也就是林黛玉的一个形象,多愁善感。生死间她给顾余笙发的信息,让她意识到了自己对顾余笙的爱,不仅仅是爱顾余笙当初给她的温暖了,而是彻彻底底的爱上了顾余笙这个人。所以让她陷入了纠结之中,因为真心喜欢,所以开始介意顾余笙的利用,但一方面她又没有办法离开顾余笙。面对邢暖的挑衅不怼回去,也就是因为怼回去了,她与顾余笙的事情就要摆在明面上了,她暂时还不想。

凉静一方面没有可倾诉的对象,一方面也不愿倾诉太多,所以很多事情都压在心中。最终积压太多,在听到顾余笙对邢暖说,没和自己离婚,是因为自己还有用时,过去对自己的好自己所依赖的顾余笙彻底成为了泡影,她所体会到的在意只是一个假象,得到过的又被剥夺了,这她彻底崩溃,她本人是没有胆量自杀的,所以才会在失神的情况下,将安眠药吃下,潜意识中想要用死亡的方式逃离自己爱而不得却又无法放手的情况。

第三阶段就是安眠药之后的阶段,凉美人清楚自己和顾余笙之间的隔阂,也看出顾余笙对自己也是有心,但也认清两人之间的隔阂无法跨越不可能在一起,所以彻底心死想要放弃,完全进入消极状态,就是不管你是什么想法我不管我想离婚,我想离开你,反正我也不想过了,你跟我过不去我就跟你过不去,你要装我就跟你装的心态,即便怀孕,想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不要重蹈覆辙让孩子步上自己的后尘,暂缓了分开的决定,但也没有想过两人能够走下去。

顾余笙的性格和凉美人的性格其实是非常相像的,本来有一个幸福美满富余的家庭,却在七岁时忽然破产父亲去世,和母亲过上寄人篱下的生活,所以他对凉父的恨和对凉美人的爱形成了冲突,他没办法相信自己爱上了害死自己父亲人的女儿,其次就是他害怕面对凉美人的失望,所以干脆直接不作为,逃避,装作自己只是单纯的利用没有其他感情,但因为潜意识中清楚自己是爱凉美人的所以又不愿意放手。而凉美人的第一次车祸和吞安眠药,让他完全认识到了自己的心,决定释怀之前的事情,争取凉美人回心转意。

所以他们俩之间的感情是有时差的,凉美人在争取时顾余笙在逃避,顾余笙认清内心时凉美人已经放弃了,他们俩都是沉默型的人,不爱沟通不爱交流,之前读者觉得前期进展太慢,一直在装傻也就是这个原因,两人不知如何去表达爱也没办法放手。但可能是我自身不太擅长这种长篇,也是第一次尝试这种风格的人设,所以有点写崩了。

最后也就是燕辰山车祸之后,凉美人成为安好妹妹,在萧家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又有萧即墨这个像是兄长又像是知己的陪伴,身边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补足了她少年时期缺


状态提示:来自完结后的啰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