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悠久历史的华夏古国,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衰弱期,直到新国成立,定都燕京。
许多,受西方学术熏陶的著名知识分子,都开始大力反对中医,在当年老百姓对于中药的不信任和排斥,大都是受那到那些知识分子的言论影响。
某位弃医从文的文坛巨匠,在起著作《呐喊·自序》中曾经写道过:“我还记得先前的医师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引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
那位文坛巨匠的人品和学问,在当时年代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同时他批判中医的思想,也许就这样植入了一些人的脑海中。
当时社会上反对中医的代表人物余文岫,一向攻击贬低中医学,把中医等同于巫术,甚至直指“中医是杀人的祸首”,必欲废止清除而后快。
为此他提出“废止中医案”的四点理由。中医理论皆属荒唐怪诞;中医脉法出于纬候之学,自欺欺人;中医阻遏科学化。
更是,撰写《灵素商兑》向中医理论宣战。
1912年,也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中,梁启超,梁先生是站在西医一方的。
然而1926年,他的病成为了中医知识者们对西医发起反攻的有力武器。
梁先生因尿毒症入燕京协和医院。
经x光透视,医生诊断为癌。
梁先生的弟弟梁仲策问医生:“不一定是癌吧?”
医生答:“不一定不是癌。”
再问:“怎么治?”
再答:“全部割除。”
手术后解剖此肾,果然看见其中有一樱桃大的黑点,却非癌症。要命的是,病人尿中仍带血,且查不出病源所在。
如果仅是一件普通医疗事故,重提这桩旧案,意义不大。
许多人关注此案,是想将争执多年的“中医西医孰优孰劣”问题,再付表决。
所以,梁先生被西医“割错腰子”事件一经传出,西医立刻成为众矢之的。
原来,梁先生入院前,曾请京城“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把脉,诊断说“不是急症”,不就是尿里有血吗,“任其流二三十年,亦无所不可”。
而在西医那里割掉一个肾,得出的结论也是“无理由之出血症”。
梁仲策的《病院笔记》中对西医略有微词:“中医之理想,虽不足以服人,然西医之武断,亦岂可以服中医”。
而近代著名诗人,徐先生在《我们病了怎么办》一文中也提到:西医所谓“科学精神”,原来是“拿病人当标本看。你去看你的眼,一个大夫检查了一下出去了,再换两三个大夫来看,究竟谁负责这病,你得绕大弯儿才找得出来。”
两篇“声东击西”的文章一经登载,便惹恼了那位站队西医的文坛巨匠。
那位巨匠同日发表了《马上日记》,开篇便将矛头对准徐先生等人:“自从西医割掉了梁先生的一个腰子以后,责难之声就风起云涌了,连对于腰子不很有研究的文学家也都‘仗义执言’。
同时,‘中医了不得论’也就应运而生;腰子有病,何不服黄蓍欤?什么有病,何不吃鹿茸欤?”
梁先生右肾遭受错误的手术,使身体受到很大的戕害,却依旧公开为西医开脱;
名士胡先生曾患水肿病,西医屡治不效,后来由中医陆仲安治愈,但胡适一直否认他的病曾被确诊。
再如,新国之父,孙先生重病,也不服中药,甚至说,“中医是一艘不带罗盘的船,西医是一艘有罗盘的船,中医也有可能找到目的地,西医有的时候也找不到目的地,但我宁愿乘有罗盘的船,尽管找不到目的地。”
中医在这近百年里有五次存废之争,地位岌岌可危。
直至一甲子前,那场轰动华夏的‘中西医之争’,以中医完胜告终,有关中医存废之争,才落下帷幕
“尔等且慢看,中西医之优劣,不出一甲子,便见分晓!”
遥想当年,齐先生虽在燕京城,败尽西方医师,为中医正名,名扬华夏,却从此隐居山林,不再入世悬壶济世。”
唉!
说到此处。
温仕韬看着听得入神的叶青,摇头喟叹道,“齐先生当年之言,字字珠玑,一语成箴!西医于中医而言,虽对症见效快,但甲子来,国人却愈发体弱,孰优孰劣,可见一斑!”
叶青闻言对此深以为然,重重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