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顶级的制作公司与大牌明星深度绑定,拼的是调用资源的能力,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定价权握在手里,可以漫天要价,抬高了全行业的毛利水平,中小公司和项目也跟着喝汤,挣钱不难。
国家出手后,苦不堪言的下游平台,终于等来了转机。
掌握播放渠道和资金的视频网站不再打内容战,顺应整个行业限制“天价片酬”的政策走向,联合抵制明星高片酬,将采购价格压到了成本价上。
定价权在下游,上游制作公司的资金压力瞬间到来。
一些已经制作完成的项目砸在手里,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
影视行业的毛利率大幅下降,资本闻风而动,纷纷逃离,留下刚入局的几千家公司干瞪眼。
政策优惠上的漏洞被填上,税务监管收紧,资金游戏玩不下去了,等待影视公司的是一个死局。
天价片酬是被炒出来的,和炒房一样,从银行到开发商再到炒房客,只要上了车,都有钱赚,但影视行业也和房地产行业一样,是个政策市,一旦风向不对,击鼓传花的游戏就会停下,谁也不想当接盘侠。
资本面临的不确定性太大,这是投资大忌。
今天一个限薪令,明天一个限古令,不管哪类题材,都有中途夭折的可能,而在明星片酬降低、毛利率降低、回款周期变长的情况下,投资风险进一步放大,汹涌进入的热钱开始离场。
影视人开始拿着剧本和项目策划书四处去找人,节衣缩食,在手上项目执行过程中控制成本,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外部投资人不敢投,以前的煤老板、工厂主们都亏跑了,行业内的头部制作公司也是勒紧腰带过日子。
钱多一点的只有视频网站,但他们也没盈利,成本控制上非常严苛,市面上的剧本和ip非常多,就是找不到钱。
影视上市公司们集体遭难,营收和利润同步下滑,股价跌跌不休,一级市场的影视基金也纷纷考虑转型。
有的要做股权投资,有的要做实体经济投资,除了老牌国字号还能坚持,少有人挑这个节点进入。
新剧拿不到钱,即便拿到了钱顺利拍摄,也要面临极其激烈的市场竞争。
观众对演员的要求也变高了,演技成了评判演员的标准。
资方则更多考虑演员的性价比,残酷的环境下,只有拼命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有人努力提升演技,也有人选择转型。
一些明星为了维持话题度,扎堆综艺节目,有些具备一定粉丝基础的艺人则进了直播间,参与起直播带货。
还有人排话剧、接商演,寻找一切能表演的机会。
于是,规范,正常,美好的娱乐时代,来了。
王子安跨界而来,恰逢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