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抗战之战神李云龙>第37章 第二师团入关(续)

倭皇裕仁其实说的没有错,新一团的战斗力确实是恐怖。

连续干掉了许多在华夏征战的日军精锐部队,早期被干掉的四个亲王早已经坐骨,早已说明新一团的战斗力是多么强大。

谷寿夫的第6师团是倭国最能打的两支师团部队之一,都被对方伏击全歼,还不能够说明新一团的战斗力吗?

这么一支强悍的中国军队一旦发展至数万人,这足以让恒山附近的日军瑟瑟发抖吧?

“陛下,第二师团驻扎于松花江流域,这要是抽调第二师团入关南下,岂不是削弱了关东军的实力?西边的毛熊实力很强啊,第二师团是我关东军最能打的几支部队之一,这么抽调入关,有点........”

东条英击想了想,还是扭扭捏捏的说道。

裕仁挥挥手冷笑道:“关东军实力强劲,数十万大军足以控制住辽东局势,抽调第二师团秘密入关南下进剿新一团没有多大事情。何况目前我们和毛熊的对峙虽然严峻,但是毛熊也不想在东边再开辟一个战场,朕还是清楚的。抽调第二师团入关南下晋省的事,立刻办理吧!”。

“臣等遵命!”裕仁都这么说了,东条英击等几个倭国陆军部大臣因为第6师团的无能被新一团歼灭,本身被裕仁喊道面前就没有以往的坚决否定裕仁命令的气势,毕竟第6师团的覆灭让陆军无奈啊!

裕仁暗暗冷笑,皇室尊贵,但是对于军权裕仁也时不时的插手一下,避免成为吉祥物。

“好吧,都下去执行吧!这次抽调第2师团南下,命令第2师团长必须要保证在冈部直三郎的指挥下,指定稳定策略,务必一击命中,全歼盘踞于恒山山区的新一团根据地和其所部军力。”

东条英击等倭国陆军部大臣纷纷哈腰道:“哈依,陛下!臣等遵命!”。

随后,嘘嘘啦啦的十几个倭国陆海军大臣纷纷退出了裕仁的御书房。而裕仁目视弯腰退出御书房的十几个大臣的背影,嘴角冷笑着。

只是很快,裕仁走到挂在御书房一侧墙壁上的一副华夏各省地图,目光定于晋省之上,“八嘎呀路,李云龙的新一团居然这么强悍,第6师团都伏击全歼了,看来,这人有点意思!”

而退出御书房的倭国陆军部大臣则是纷纷回到陆军部大楼后,在东条英击亲自电令下,秘密电令驻守于关外辽东松花江流域的日军第2师团所部两日之内迅疾集结后做火车南下入关。

为了保密,这支南下秘密入关的日军第2师团名义上是坐火车南下入关,通过鲁省后继续南下,抵达金陵休整后,在沿江西进,加入到冈村宁次的第11军序列,准备对武汉进行攻击作战。

所以,对于八路军来说,关外日军情报的收集,倒是意外的没有及时注意到第2师团于两日之内秘密入关的情报。

不过此时对于在晋省太原城里的冈部直三郎来说,第6师团全军覆没的后果使得冈部直三郎随后在李云龙等三人联合名义的情况下发出明码通电后,冈部直三郎即刻命令增援平型关被伏击的第6师团的各路日军或暂时停止前进。或者是,撤回增援部队回原驻地。v更新最快/

太原城,在裕仁决定下令抽调关外松花江流域驻扎的日军第2师团这支能征善战的鬼子部队秘密入关后的十分钟左右后,东条英击的陆军部命令在秘密直接电令多田俊。

而多田俊则是随后直接发报给冈部直三郎,让冈部直三郎准备第2师团南下大军的粮草弹药储备供给,以防止第2师团南下入关进入晋省之时,来不及准备物资补给。

太原城里,第一军军部里,冈部直三郎把刚刚接到的多田俊发来的急电后翻译出来的密电电报递给第一军参谋长宫野太郎。

“看看吧,陛下对我不满了!”冈部直三郎其实有点埋怨,毕竟裕仁直接命令第6师团空运北上后,虽然第6师团按照裕仁命令直接归属于第一军。

但是冈部直三郎也是直接从归绥飞抵南下太原城不久,第6师团紧跟其后就空运北上。等到谷寿夫抵达后,冈部直三郎只能够按照裕仁的命令,命令谷寿夫出兵疾进攻打恒山的新一团根据地,只是没想到人家居然敢主动出击伏击。推荐阅读//v.///

算来,故此冈部直三郎对于裕仁的直接指挥,还是有点怨气的。

只是在宫野太郎等人面前,表现的就不是太明显。

“司令官阁下,陛下这是对新一团十分忌惮了,这么快连第2师团都要抽调南下入关了。至于电报里的意思,我们按照多田大将的命令执行即可。”宫野太郎看了看多田俊发来的加密密电内容,倒是劝说了一下冈部直三郎。

话说,冈部直三郎之前只是蒙疆驻屯军司令官,手中只掌握一个26师团和独立第2旅团所部,总计不过三万人马,但是要防守绥远等广大地区,压力其实很大。

现在,又要兼顾日军第一军控制占领下的晋省地盘,其实是连宫野太郎都觉得冈部直三郎蛮不容易的。

只是目前新一团的压力,已经连倭皇都觉得必须要短时间之内不惜一切代价的解决掉。不然按照多田俊发来的密电内容来看,一旦李云龙所部真的发展至两万乃至是四五万人马,以新一团的战斗力来说,到时候第一军全部集中人马都不一定吃的掉李云龙的部队。

所以对于裕仁的判断,其实宫野太郎是赞同的。

而第一军目前各部队都受到很大压力,晋绥军,中条山附近山区屯驻


状态提示:第37章 第二师团入关(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