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匈奴二万人入汉。杀辽西太守。略二千余人。围韩安国营壁。又入渔阳雁门。各杀略千余人。安国只好举兵东迁,屯兵北平。数月病死。天子乃复召李广,拜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之为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年。不敢入右北平。
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将军李息出代。卫青斩首虏数千人,东夷君南间等,共二十八万人降,为沧海郡。人徒之费,比于南夷。燕齐之间,斐然骚动。
是岁,鲁共王刘余,长沙定王刘发相继薨。临淄人主父偃,严安,无终人徐乐皆上书言事。
开始的时候,主父偃游于齐燕,皆不能得人厚遇,诸生互相联合,打击排挤他。家中清贫,假贷无所得。于是就西入关上书阙下。早上上交奏章,至下午就被召见。所言九事,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他的奏,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发怒,本是逆徳之事。用兵之术,是凶器。纷争只是末节,专务战胜穷武事的人,后来未有不后悔的。昔秦始皇帝并吞战国,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进谏说:”不可,匈奴无城廓之居,委积之守,迁徙不定。难以得到并制服他。轻兵深入,粮食必绝。带着粮草而行,则重不济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得其民不足以*安养。若战胜必杀之,则非民之父母。只是靡弊中国,快i心匈奴。并不是长策。“秦始皇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然后征发天下丁男以守河北。暴兵露师十几年,死者不可胜数。然而他们的土地都是枯泽咸卤,不生五谷。守之无用。况且经过十余年的守备,却不能过河北去。这岂是人众不足,兵革不备的缘故?而是形势在那里明摆着,还要天下人远途转输,自东海琅琊诸郡转输河北,加上路途损耗,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织,不足于帷幕。百姓靡弊,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这时天下才开始叛秦。及至高皇帝定天下,掠地于边,听说匈奴据于代地之外,想要攻打他,御史成进谏说,不可。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圣德而攻匈奴,臣窃为陛下感到危惧。高帝不听,遂北至代谷,果有平城之围。高皇帝后悔极了,就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然后天下忘干戈之事。匈奴难得而制,非一朝一世之事,行盗侵伐,是他赖以生存的本业。天性使然。上及虞夏,下及殷周,都拿他没办法,权当qín_shòu畜养而已。即令不观虞夏殷周之统,只看近代得失,也是如此。这正是臣之大忧,而百姓之所以疾苦的原因啊。”
严安上疏说:“今天下人民用财侈靡,车马衣裘宫室,竞相修饰。调五声使有节律,杂五色使有文章。重五味,设方丈于前,以观察天下yù_wàng的去就。现在百姓的性情,见到美的东西,就去设法亲近,这是教民以侈。奢侈而没有节制,就不可以赡养老人。老百姓就会离本求末。末不可得,因此榗绅不惧怕为诈,剑侠不惧怕夸大杀人的后果,而世上的人并不以为愧。因此犯法之人众多。臣愿为民制定法度,以防其淫逸。使贫富不相耀以和其心,心志定,则盗贼消。刑罚少,则阴阳和,万物生。昔日秦王意广心逸,欲逞威于海外,使蒙恬将兵攻胡,又使尉徒雎将楼船之士攻越,当是之时,秦祸北构于胡,南构于越,用兵于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如此十余年,丁役转输,民不聊生。道路相望,死者相继。及秦皇帝崩,天下大叛,灭世绝祀,都是因为穷兵之祸啊。因此周的过失是因为过弱,而秦的过失又源于过强。这都是因为他们因遁守旧,不知变通的缘故。今日徇西夷,朝夜郎,降羌,建城邑,深入匈奴,焚其龙城,这些事情都是人臣侥幸以求私利所致,不是安定天下的长策。“
徐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理。什么是土崩?秦朝的末世就是土崩的体现。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本身不是王公大人名族之后,也没有乡曲间积下的声誉,更没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漪顿之富,然而起于穷巷,奋臂大呼,天下从风,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民众困顿而主上不知道加以体恤,下怨而上不知。风俗已乱而政体不修。这三点,正是陈涉籍以起家的资本。这称为土崩。因此说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什么是瓦解呢?吴楚齐赵之兵就是。齐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而不能取西部一寸土地,而身被擒于中原。这是什么缘故呢?并不是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未失。而安土乐俗之民众多,因此诸侯无境外之助,这情势可称为瓦解。因此说天下之患不在于瓦解。这二者是天下安危的明确要点。贤主是应该留意而深察的,最近关东数年五谷不登,民众多穷困,再加上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论,百姓应该有不安其处的了。因为不安,所以易动。易动,就是造成土崩的原因。因此贤主独观万化之源,明于安危之机,修德于庙堂之上,而消未成之患。他的目的就是要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
书上奏,皇上召见三人,对他们说:”先生们都在哪里,为什么现在才与朕相见?“将他们都拜为郎中。主父偃尤为亲幸。一岁中四迁为中大夫。大臣害怕他在皇上面前说什么坏话,贿遗累千金。有人对主父偃说:”你有点过于蛮横了。“主父偃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