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白话第一编年史>卷五十八 汉纪五十(4)

中平二年春正月,大疫。

二月已酉,南宫云台火灾。庚戍,乐成殿门火灾。中常侍张让,赵忠说皇上敛天下田,畒十钱。用来翻修宫室。铸造铜人。乐安太守陆康上疏进谏说:昔日鲁宣公税畒,而虫灾自生。哀公增赋而孔子非议他。岂有聚夺民物,就是为了用来经营无用的铜人的道理呢?为什么要捐舍圣戒,自蹈亡国之王的覆辙呢?诸内幸就说陆康援引亡国之君的行为,比喻圣明的君王。大不敬。槛车徵诣廷尉,侍御史刘岱表陈解释,得免归田里。陆康,是陆绩之孙。

又诏令征发州郡材木文石,部送京师。黄门常侍动辄谴令呵斥,有不中者,因强拆贱买。仅得本价十分之一。因重新货买,宦官并不立即接受,材木遂至腐积,宫室连年不成。刺史太守复增私调,百姓呼磋抱怨,又令西园官吏分道督促,恐动州郡。多受赇贿。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迁除,皆责其助军修宫钱。大郡至二三千万,其余各有差。新官上任,都得先到西园议价,然后才能前去就任。有那些守清名的,乞求不去就任,皆强迫他们必须交钱上任。当时巨鹿太守河内司马直新除官,因为他有清名,减值三百万。司马直受诏,怅然说:为民父母,反而要割剥百姓以称时求,我不忍心为之。因称疾辞行,不听,行至孟津,上书极陈当世之失。随即吞药自杀。

书奏,皇上为他暂绝修宫钱。

以朱儁为右车骑将军。

自张角之乱,所在盗贼并起。博陵张牛角,常山褚飞燕,及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文八,平汉大计司隶缘城雷公,浮云,白雀,杨凤,千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苦蝤之徒,不可胜数。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人。张牛角,褚飞燕合军攻瘿陶。牛角中流矢,将死,令其众奉飞燕为帅。改姓张。飞燕名燕,轻勇矫捷,故军中号为飞燕。山谷寇贼多归附于他。部众增加,几乎有百万之众。号为黑山贼。河北诸郡县,并被其害。朝廷不能讨。飞燕于是遣使至京师奏书乞降。遂拜飞**难中郎将。使领河北诸山谷事。岁得举孝廉计吏。

司徒袁隗免,三月,以廷尉崔烈为司徒。崔烈,是崔寔的从兄。

是时,三公往往通过常侍阿保入钱西苑而得之。段颖张温等虽有功勋名誉,然而也都是先输货财才登上公位。崔烈通过傅母入钱五百万,故得为司徒。及拜官的那天,天子临轩,百僚毕会。皇上回头对亲幸者说:后悔不再抻一抻,也许可以达到千万。程夫人在一旁应声说:崔公是冀州名士,岂肯买官?只是倚仗我得以如此,反而不知此事之美吗?崔烈由是声誉顿衰。

北宫伯玉等入寇三辅,诏令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镇守长安以讨伐他们。当时凉州兵乱不止,征发天下役赋不已,崔烈以为应当放弃凉州。诏会百官计议这事。议郎傅爕厉声说:斩司徒,天下才得安宁。尚书奏傅爕廷辱大臣。皇上因问傅爕。傅爕回答说:樊哙以冒顿悖逆,愤激思奋,未失人臣之节。季布犹说樊哙可斩。今凉州是天下要冲,国家藩卫。高祖初兴,使郦商别定陇右,世宗拓境,列置四郡。议者以为断匈奴右臂。如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崔烈为宰相,不考虑为国弭祸之策,却要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自疑惑,若使这些人得据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这才是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啊。假如崔烈不知,是他极为愚鄙,假如他是明知而故言,则是不忠。皇上善而从之。

夏四月庚戍,大雨雹。

五月,太尉邓盛罢,以太仆河南张延为太尉。

六月,以讨张角功封中常侍张让等十二人为列侯。

秋七月,三辅螟。皇甫嵩讨张角时,经过邺地,见中常侍赵忠宅第踰制,奏请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皇甫嵩不与。二人于是奏皇甫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徵皇甫嵩还京师,收左车骑将军印绶。削户六千。

八月,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执金吾袁滂为副。以讨北宫伯玉。拜中郎将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并受张温节度。

九月,以特进杨赐为司空。冬十月庚寅,临晋文烈侯杨赐薨。以光禄大夫许相为司空。许相,是许训之子。

谏议大夫刘陶上言,天下前遇张角之乱,后遭边章之寇。今西羌逆类,已攻河东。恐怕就会转盛,豕(shi)突上京。百姓有百走退死之心,而无以前斗求生之计。西寇很快就会到达眼前,如此车骑将会孤危。假令失利,其败将无以救。臣自知言语数见厌烦,但之所以还是不肯自动求退,是因为臣以为国安则臣蒙其庆。国危则臣以先亡。谨复陈当今要急八事。大体上就是说天下大乱,皆由宦官。宦官因此共同谗害刘陶说:前日张角事发,诏书示以威恩,自此以来各各改悔,如今已经四方安静,而刘陶疾害圣政,专言妖孽。州郡不上奏,刘陶缘何得之?怀疑刘陶与贼通情。于是收捕刘陶下黄门北寺狱。掠按日急,刘陶对使者说:臣恨不能与伊吕同畴,而与三仁为伴。如今上杀忠直之臣,下有憔悴之民,亦在不久,后悔何及。遂闭气而死。前司徒陈耽,为人忠正,宦官怨恨他,也被诬陷死于狱中。

张温将诸郡兵步骑十余万,屯守美阳。边章韩遂亦进兵美阳。张温与其交战数次不利。十一月,董卓与右扶风鲍鸿等并兵进攻边章韩遂。大破之。边章韩遂败走榆中。张温遣周慎


状态提示:卷五十八 汉纪五十(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