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白话第一编年史>卷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4)

王莽既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欲令其名誉超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都拿来与明贤列士分享。而且愈为简约,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王莽妻出面迎接,衣不拽地。仅以布遮膝。见之者以为是僮使,问过才知是其夫人。其饰名如此。

丞相方进,大司空何武奏言,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为下大夫,而与二千石相邻,轻重不相准,臣请罢刺史,更置州牧,以应古制。

十二月,罢刺史,更置州牧。秩二千石。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盘十六枚,议者以为是善祥之兆,刘向因此说皇上应该兴建辟雍(即兴建官学)。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让之容,以风化天下。如此而国不能治,是没有的事。有人会说:不能具礼。礼以养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人,刑罚之过,或致死伤,今日之刑,非皋陶之法,而有司请定法,或削或增,以救时务。至于礼乐,则说不敢。是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教化比于刑法,刑法轻。是舍所重而急所轻。教化是可以用来为治的,而刑法则只能助治。今废所恃而独立其所助,不是可致太平之道。自京师有悖逆不顺之子孙,至于陷大辟受刑戮者不绝,皆是因为不习五常之道的缘故,承千岁之衰周,继暴秦之余弊,百姓渐积恶俗,贪淫险恶,不知义理。不示以大化,而独殴以刑罚,终不能改。皇上以刘向的言论,下公卿议论。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雍。按行长安城南营度地,以建辟雍,未作而罢。当时又有人说孔子布衣,却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余复如故。

刘向自见得信于皇上,故经常明显为宗室讼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皇上数次欲用刘向为九卿,但都不为王氏在位者及丞相御史所容,因此终不能迁官,只是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而卒。后十三年而王氏代汉。

绥和二年春正月,皇上行幸甘泉,郊祭泰畤。

二月壬子,丞相方进薨。当时荧惑守心,丞相府议曹平陵李寻,奏记方进,言灾异迫切,大责日加。又怎能保住不受斥逐之戮?阖府三百余人,希望君侯能选择其中一人尽节以保转凶为吉。

方进忧愁,不知所出。会有郎官賁丽善为星象,说是大臣应该承当这个灾变。皇上于是召见方进,,从宫里还归,还未来得及自裁,皇上所赐册书已到,责让以政事不治,灾害并臻。百姓穷困,并说,本欲退君位,尚未忍心,使尚书令赐君樽酒十石,养牛一头,君侯自己考虑一下该怎么办吧。

方进即日自杀。皇上秘之,遣九卿策赠印绶,赐乘舆秘器,少府供张,柱槛皆衣素。天子亲临,吊唁者数至,礼赐异于它相故事。

司马光议论说:晏婴有言,天命不慆,不贰其命。祸福之至,怎可转移他人?昔日楚昭王,宋景公,不忍移灾于卿佐,说,移腹心之疾,放在股肱之臣身上,又有何益呢?即令其灾可移,仁君犹不忍为,何况其实不可呢。假使方进罪不至死,而诛之以当大变,是在诬天。假如方进有罪当刑,隐其诛而厚其葬,是在诬人。孝成皇帝欲诬天人,可谓不知天命至极。

三月,皇上行幸河东,祠后土。

丙戍,皇上崩于未央宫。

皇上体质素强无疾病,是时,楚思王刘衍,梁王刘立来朝。明日当辞去。皇上使宿供张白虎殿。又欲拜左将军孔光为丞相,已刻好侯印书赞,天将亮时,命传衣服鞋袜欲起,因失衣不能言,昼漏上十刻而崩。民间歡哗,都归罪于赵昭仪,皇太后诏大司马王莽与丞相御史廷尉,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的情状,赵昭仪自杀。

班彪有赞说:臣姑充后宫为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多次对臣说,成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嘿,尊严若神。可谓是穆穆天子之容。博览古今,容受直词。公卿奏议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可惜耽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叹息。建始以来,王氏始执国命,哀平短祚,王莽遂篡位。他的威福是一步步渐渐形成的。

是日。孔光在大行(皇上的灵位)前拜受丞相博山侯印绶。富平侯张放闻皇上崩,思慕哭泣而死。荀悦评论说:张放不是不爱皇上,只是不存在忠字,因此爱而不忠,乃是仁之贼。

皇太后下诏南北郊长安如故。

夏四月丙午,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大赦天下。

哀帝初立,躬行简约,省俭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期望至治之世。

巳卯,葬孝成皇帝于延陵。

太皇太后令傅太后丁姬十日一至未央宫。有诏问丞相大司空,定陶共王太后应该在哪里居住。丞相孔光素闻傅太后为人刚爆,长于权谋。自皇上在襁褓,就养长教导,至于成人。皇上之立又有力,孔光心恐傅太后参与政事,不希望她与皇上旦夕相近,就议以为定陶太后应该另外筑宫,大司空何武说:可使她住在北宫。皇上从何武之言,北宫有紫房复道,通未央宫。傅太后果然从复道朝夕至皇上住所,求欲称尊号,贵宠其亲属。使皇上不能直道而行。高昌侯董宏,希指上书,言秦庄襄王母亲本姓夏氏,而莊襄王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夏氏与华阳夫人并为太后。应该立定陶共王后为皇上太后。事下有司,


状态提示:卷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