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白话第一编年史>卷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3)

延寿陈汤,集合胡汉兵马,合计有四万余人。

集合军队的同时,延寿陈汤又上疏自劾矫制之事,并陈言兵状。即日引兵分行。分别为六校。其中三校从南道越过葱岭,径奔大宛。其余三校都护自将,从温宿国出发,自北道入赤谷。经过乌孙,进入康居界。至滇池西。而康居副王抱滇将数千骑寇赤谷城东。杀掠大昆弥千余人,抢夺畜产甚多。从后面与汉军相遇,竟然寇盗汉军后面的辎重,陈汤纵胡兵攻击他们。杀四百六十人,得其所略民众四百七十人。还付大昆弥。其马牛羊留下以充军食。又捕得抱滇贵人伊奴毒,入康居东界,令众军不得为寇。暗地里令人叫康居贵人屠墨来见。谕以威信,与他饮盟遣去。径直引军前行。至离单于城大约六十里的地方止住扎营。复捕得康居贵人具色子,以他为向导。具色子是屠墨的舅舅,都怨恨单于。于是尽知郅支单于的情状,明日,引军行,离城三十里止营。单于遣使者问汉兵为什么到来,回应说:单于上书说居处困顿,愿归计强汉。身入朝见。天子哀悯单于弃大国之威,屈意于康居。因此使都护将军前来迎接单于妻子。

汉军恐怕左右惊动,因此未敢至城下。派使者数次往来相答报。延寿陈汤因此责让单于。我为单于远来,而至今竟没有名王大人来见将军计事。单于为什么忽然失了大计,失了客主之礼呢?我们兵来道远,人畜都疲惫至极,而且粮食将尽,恐怕不能自己回去了。希望单于与诸大臣赶快拿出办法来。

第二天,引军前至郅支城前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布阵。望见单于城上立五彩旗帜。数百人背甲守城,又出动百余骑在城下往来驰骋,步兵百余人夹门摆成鱼鳞阵。讲习用兵。城上更有人招手对汉军说:来和我决斗啊。城下百余骑飞驰至汉营,想要冲营。营中军士,皆张弓持满,指着他们,骑兵只好引退。汉营却遣吏士箭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城。延寿陈汤令军中闻皷音,皆冲至城下。四面围城。各有所守。穿墙塞门户,盾牌在前,戟弩随后。仰射城楼上的人。城楼上的人就走到下面的木制城楼去了。木制城楼在土城墙外,从木城中向外射箭,颇杀伤汉军。汉军就多准备薪柴,火烧木城。

至夜,有数百骑欲冲出,汉军迎击,将他们悉数射杀。

起初,单于听说汉兵至,准备逃走。怀疑康居怨恨自己。为汉军的内应。又听说乌孙诸国兵皆发,自以无处可去,已出复还,以为不如坚守,汉兵远来,不能久攻。于是单于背甲上楼,诸夫人阏氏数十人,皆张弓射汉军。汉兵射中单于鼻,诸夫人大都被射死。单于于是下楼走。

夜过半,木城被打穿,木城中人欲入土城,站在城墙高呼。当时康居兵有万余骑,分为十余处,四面环城,也与他们相应和。趁夜数次奔营不利退却,平明时四面火起,汉军吏士大喜,大呼冲击,鉦鼓声震地。康居兵引退。汉兵四面推卤盾,攻入土城中。单于男女百余人走入大内,汉兵纵火,吏士争入,单于被创死。军候假丞杜勋,斩单于首。得到两个汉的使节,及谷吉等所携带的帛书。计斩阏氏太子明王以下官员一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一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将这些俘虏分送给协助出兵的诸国十五王。

四年春正月,郅支之首传送京师。延寿陈汤上疏说:臣闻天下之大义,应当混为一统。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只有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自以在大夏之西,强汉不能使他臣服。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陈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首城门,以警蛮夷。明示天下,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丞相匡衡等以为,正当春天,是掩埋骨骼的时候,不应该悬首。诏令悬十日,然后埋之。于是告祠郊庙,赦天下。群臣上寿置酒。

六月甲申,中山哀王刘竞薨。哀王,是皇上的少弟。与太子一道游学长大。及薨,太子前来吊唁。皇上王建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自胜。太子既至前无哀容,皇上大恨说:哪里有人自己不仁慈,却能够奉宗庙为民父母的?当时驸马都尉侍中史丹护太子家,皇上以责备的口气告诉史丹。史丹免冠谢罪说:实在是臣见陛下哀痛中山王,以至于精神减损,太子觐见的时候,是臣嘱咐他不要涕泣,以免感伤陛下,此罪在臣,臣当万死。

皇上以为确实如此,也就不再介意。

蓝田地震山崩。壅塞灞水。安陵岸崩,壅塞泾水,泾水逆流。

五年春三月,赦天下。

夏六月庚申,复戾园。壬申晦,有日食。

秋七月庚子,复太上皇寝庙园原庙,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园。当时皇上寝疾,久不能平,以为是祖宗谴怒,因此才复修这些园陵。只有郡国庙从此废去。是岁徙济阳王刘康为山阳王。

匈奴呼韩邪单于闻郅支单于诛灭,且喜且惧。上书愿入朝见。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为汉室的女婿以自亲。皇上将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的宫女,赐给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自上谷以西至敦煌使传之无穷。请求罢边备守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天子下有司定议,议者皆以为便。郎中侯应习边事,以为不可许。天子问状。侯应说:周秦以来,匈奴暴


状态提示:卷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