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神圣罗马帝国>第九十二章、就等跳坑了
沙皇政府也在讨论后面的战略。

索非亚战役结束了,第二次保加利亚会战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个时候他们又两种选择:

要么集中兵力往斯利文地区打,要么先占领科索沃、马其顿地区和黑山、希腊两国会师。

财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罗德提议道:“陛下,先攻克斯利文地区,扫清前往君士坦丁堡地区的障碍,一鼓作气攻陷君士坦丁堡,到时候英法就不得不退兵了。”

这是速战速决的打法,从财政上来说,这是花费最小赢得战争的办法。

前提条件是能够打赢,如果输了自然是一切休提,高收益也伴随着高风险。

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反对道:“不行,现在索非亚战役刚刚结束,前线的部队急需修整,这个时候再打一次大决战,前线的压力太大。

不如先拿敌人实力薄弱的地方开刀,先把科索沃、马其顿、色雷斯一带给占领了,联合黑山和希腊两国,从敌人的侧翼迂回进攻。

这些一来速度虽然慢了一点儿,可打的是顺风仗,正好可以锻炼一下新兵蛋子,尽快让部队恢复战斗力。”

看着财政大臣和外交大臣把话说完了,陆军大臣尴尬的发现,他居然没有话说了。

支持谁?这个问题可不好办,没有实施以前,谁知道哪一种战略更靠谱,伊万诺维奇从专业的角度上判断理论上都可行。

实际上迂回包抄战乱看起来美妙,后勤估计能够把人给拖死,总不能指望黑山和希腊提供后勤吧?

不然在占领这些地方的同时,俄军还必须要分兵驻守,保证后勤运输线畅通。

立即出兵大决战,伊万诺维奇也清楚,这太强人所难了。前线的军队已经疲倦了,要是再不修整战斗力就没法保障了。

犹豫了一下,陆军大臣伊万诺维奇从专业的角度上分析道:“陛下,陆军部建议调动新的部队过去,换下来一部分伤亡惨重的部队,把他们后撤到多瑙河流域修整,作为全军的预备队。

换防过后立即就和敌人进行决战,现在英国远征军同样是元气大伤,我们只要有两个主力师就可以干掉他们。

现在我们要和敌人拼时间,谁能够更快的增援前线,谁就能够赢得这次会战的胜利。”

毫无疑问,他这是谁都不支持了。对于两名业余选手充当专业人士的做法,伊万诺维奇是非常的不满,只不过惹不起两个大佬。

尼古拉一世是一名军人,军事素养怎么样姑且不论,基本常识他还是清楚的,自然明白伊万诺维奇的建议要比前面两位要靠谱的多。

“把利沃夫地区的五个师掉上去,换下参加索非亚战役的部队,再调动莫斯科地区的八个师去替换斯利文前线损失惨重的部队。

命令乌克兰地区的部队,严防敌人登陆,尤其是克里米亚半岛,不要让敌人钻了空子。”

“是,陛下。”伊万诺维奇回答道

兵多的好处这个时候就体现了出来,俄国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援军。

可惜这个好处,在战场上的体现就有些苍白无力了。糟糕的交通运输,制约了俄国人的兵力调动速度。

索非亚战役结束了大半个月,这个时候沙皇政府才做出了决议,已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等这些军队抵达前线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多月后了。

不管怎么说,这次索非亚战役俄国人还是表现及格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变得摇摇欲坠,这个时候苏丹政府已经没有力量再增援前线了。

这意味着法国人的好日子结束了,半年时间奥斯曼帝国损失超过了三十万,现在苏丹政府急着对付杀入色雷斯的希腊人,连补充力量都没有了。

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第一次发现,原来奥斯曼帝国还是这么的重要。炮灰数量不足,法国远征军就不得不自己顶上去。

消耗战可不好玩儿,几乎每天都要打残一个团,这种损失可不是那么容易承受的。前面都是奥斯曼炮灰顶着,他们不觉得有什么,现在就知道厉害了。

缅什可夫完全是一副不要命的打法,隔三差五发动一次大进攻,一仗下来双方都是哀嚎一片。

十七万法国远征军,现在还有战斗力就只剩十万不到了。剩下的不是都死了,也不是都变成了伤员,而是因为部队被打残了建制,不得不撤下去修整。

实际上法军损失和英国人差不多,都付出了四万多人的伤亡,不过他们兵多可以承受这种强度的损失。

法国国内已经给他们提供了两次补充兵,总人数高达4.8万人,现在法军的总人数并没有下降。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还是有经验的,知道让部队轮流上战场,没有把一支部队往死里用。

即便是如此,基层的营连级部队,也常常被打没了建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敌人的一lún_gōng击下来,往往顶在前面的几个连就报销了。

从这方面来看,英国人就要差远了。当然这是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的区别。即便是拿破仑三世在清除异己,也没有在这些问题上搞过小动作。

因此战斗进行到了现在,法国人依然是实力犹存,如果可以修整一两个月,让他们把失去的建制重建起来,又可以恢复到巅峰。

时间是一个硬伤,俄国人显然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尽管俄国人的伤亡也不小,可是灰色牲口好忽悠。

在缅什可夫许诺的美好未来面前,俄国士


状态提示:第九十二章、就等跳坑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