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青拜谢仲庸为折冲都尉,并不是因为忌惮他们父子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其实征调府兵解决军粮问题,这是裴青早就有的计划,只不过缺少合适的人才支持。
在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裴青并没有考虑到军粮的问题,或者说对军粮的问题估计不足,幸好在讨伐各处黄巾军的时候获得了一些底子,这才能够勉强支撑,可是经过对长安的两次作战之后这才知道军粮问题是何等的紧迫?因为作战之时的军粮消耗是平时的数倍,如果长期作战的话,即便是你有一座金山,早晚也会被吃空。
所以古代一些统治者穷兵黩武,结果只能是民不聊生,最后惨淡收场,就连汉武帝如此励精图治,后来也因为穷兵黩武问题导致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
也正是有鉴于此,裴青决定参北魏到隋唐的府兵制,建立兵农合一的制度,因为府兵制下的农户要参军作战,而且是自备装备武器和粮食,所以可以大大节省政府的开支和军粮的消耗。
当然,因为现在均田才刚刚推行,之前裴青有政策,凡是参加均田者都会获得优厚的待遇,均田户中有参军者更是可以免除三到五年赋税和徭役,而且他起价的黄巾军将士在均田户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这导致他的粮食收入并不富裕,也导致自备武器装备和粮食的规定其实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是在免交赋税的期限结束之后才可以。
所以现在的谢仲庸虽然是折冲都尉,而且掌握着整个豫州所有的预备役和民兵,实际上掌握的权力并不大。
当然这也只是相对来说,因为还有许多从关中跑来的百姓们,这些人现在也都成为裴青的均田户,而且其中大部分没有加入军队,这些人自然就成了谢仲庸主要拉拢的对象,虽然人数不会太多,可是这些日子从关中跑来的百姓至少有二十来万,在这其中招募几千人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以谢仲庸的能力,几千人就足以培养出来一支精锐,虽然很难比得上陈到的白毦军,但也足以成为天下精锐了。
谢仲庸倒没有感到裴青对自己的待遇不公正,因为他也看得出来,经过若干年后,他的北府兵一定会有极高的发展前途,所以他十分感激裴青的安排,高高兴兴的上任去了。
而就在裴青大军庆贺攻下上雒城之后,西凉军中却是一片哀鸿遍野,昨日一战损伤了两三万人,士气极度下降,李傕在收拾残余力量之后气急败坏的寻找当初第一个率军逃走的将领,可是因为当时局势混乱,知情的几乎都死在乱军之中,根本无法查明此事究竟是谁做的,所以也只能不了了之,只有贾诩目光闪烁,若有所思,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然而贾诩却什么都没有说。
好在就在这时,马腾和韩遂率领的大军及时增援,这让士气得以恢复,李傕军中本来有近十万人,现在加上马腾韩遂的军队,总数量达到了二十万左右,已经远远超过了裴青的大军,再次取得了军力的优势。
再加上韩遂、马腾的军队还未参加一战,锐气正盛,这也让西凉军的士气为之一振。
李傕现在对马腾和韩遂表现得十分热情,一口一个“兄”的叫着,恨不能当祖宗供着,毕竟现在西凉军士气受挫,现在一切的希望都靠马腾和韩遂来撑局面了。
马腾和韩遂当然也不笨,他们当然知道李傕和他麾下的那些将士们战力是多么的强悍,就连这些人都被裴青的联军打得一溃千里,他们自然也没有什么把握,所以当然不会做这种出头鸟,对李傕的奉承反应很是平淡。
“稚然兄,你也知道,单凭我们是根本不可能打败裴青的,我们也不会愚蠢到送死,所以咱们在这时候更应该精诚合作,双方勠力同心,集中优势兵力与裴青打决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战胜对手,而不是互相推诿,也不是作壁上观。”韩遂这时候已经和马腾结为兄弟,所以他的想法也可以代表马腾的想法,在听到李傕奉承的话之后当即打开天窗说亮话,让李傕死了利用他们的心理,转而寻求精诚合作,团结同心。
李傕当然也知道马腾和韩遂说的是正确的,于是连忙向他们道歉,并且邀请他们参加军事会议,商讨作战方略。
“上一次我们战败,是因为力量不足,军心不齐的原因导致的,更由于我们作为将领的执法不严,让那些临阵脱逃的将士逃脱了军法的制裁,所以这一次我们一定要三令五申,严格执法,凡是敢临阵脱逃,或者不尊号令的,一律杀无赦,敢于临阵投递者,全家处死,乱世当用重典,当此时刻,军法不严无异于自寻死路。”
在军事会议上,李傕首先总结教训,宣布要强化军纪,以便保证不会出现像今天这种大规模战败的局面,随后又商议具体的进军方案。
他们围绕着是被动防守还是主动进攻两种意见展开了反复的议论,最后经过商议之后,一致决定采取主动进攻,因为如果被动防守的话,一旦裴青学习他们,用彭越挠楚之法攻陷长安,那他们可就什么都完了,更何况如今西凉军军粮匮乏,根本消耗不起,一旦对方断了己方的粮道,那就只有坐以待毙了。
最主要的是,西凉军大都是骑兵,最适合大规模的野战,他们舍弃野战的长处而用守城的手段,实在是舍长取短,得不偿失。
到了最后李傕做出决断,大声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与裴青小儿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