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诗仙剑序>第85章 少年侠气初乍露 剑去剑来终见师13

.

蜀地风景迷人,川林河溪,草木石湖,皆藏有着万千古遗之迹。十六岁的李白出了青莲乡,辗转几天后,就独身一人以‘走’的方式去向成都,想至大城中开开眼,结识一番侠士群豪。

在此间李白心里,觉得自己要想成为真正的侠客,其必经途径是锄强扶弱,仗剑杀恶,帮百姓除魔卫道,匡扶正义。于是在从青莲乡去往成都的一路之上,李白迫不及待期待着发生点甚样大事情,总幻想着谁被那些个大坏之人给欺负,然后自己跳出来给他一剑,将其脑袋斩落地。

又或者幻想着老仇人‘大祭司’出现,然后凭着自己学来的御剑术,将过往旧恨一并了解。甚至,李白还幻想着那些英雄救美的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总幻想着哪个哪个落魄美人被欺负,然后自己跳出来将其所救,接着,这美人便以身相许,从此结发为妻共闯江湖天涯,最后生一大堆孩子,来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梦,是美的。

但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

说,女帝武则天陨落以后,殇唐王朝出现了不小的政局动荡,各种内忧外患。直到唐玄宗李隆基登得帝位,施展开番番手段后,才渐渐平定忧患,使得殇唐慢慢得以稳定下来。

此后,唐玄宗李隆基在治国之法上采用道家思想,内,以‘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做宗旨,提倡‘文教’。外,则以‘海南百川,天人合一’为主导,提倡‘武统’。

总的来说,就像庄子所说那般治国之道,曰:‘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唐玄宗李隆基采用的手段,即如庄子此话当中的四个字,内圣外王。

于是乎,唐玄宗李隆基,一方在政治上任用贤能,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在经济上加大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解放劳动力,发展农业。

一方,则在军事上提高兵将战斗力,扩张疆域;在民族关系与及塞外邦国上,实行降者不杀的和解政策。同时对百姓提出‘尚武’风气,施行‘以文以武,齐同治国’的终极理念。

由于这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殇唐经济得以了迅速发展,国也好,民也罢,财政收入都步入稳定。国力强盛发达之下,殇唐人口大幅度增长,使得各行各业,都以如风似电之速飞一般发展。

很快,殇唐就步入了开元盛世。

因由这般,中原四方都天下太平,别说甚样大坏之人,就是连稍微恶一些的霸徒恶少都很少见。即便真出个甚样不平冤屈之事,也不用着李白去解决,还没等赶到,当地官府就已经给处理得妥妥当当。

所以在从青莲乡去往成都的这一路上,李白只碰到些小打小闹的争吵碎事,其余别无。对于这,李白连开口劝阻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甚样拔剑斩脑袋,又或者是英雄救美、锄强扶弱。

错的,不是李白,而是世界。

李白纵有万千侠心壮志,可在这生不逢时的盛世之下,李白,却只能逼着自己认命,和,认清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百姓。对于心中一直想做的‘侠’,李白,也只能是在脑海中想想而已。

但是,李白没有就仅仅因为这样,而将自己久久执念的梦给熄灭掉。相反,李白痛思之后另辟途径,想通过结交侠士群雄,来体现出自己的存在价值,并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完成自己心中的侠客梦。然后,就按照父亲李客的意思去入仕为官,实现父母之梦。

侠客,此间李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以超出常人,认为‘为国为民,为友为邻’的人才是真正的侠客。

结果!

梦,是美的;但现实,却又再一次与李白事与愿违。所思所想所做,一切的一切,李白都没有半分误错,而错的,仍旧是这个盛世天下。

说,至了成都后,李白非常开心。因川蜀诸城当中都有李客商道上的各种分号,所以李白并不缺银两,也不知道银两有多重要。受李客影响,李白一向视金钱如粪土,吃饭买物时,商贩说多少便是多少,从不讨价还价。觉着只要自己高兴,那么钱,它就不是个东西。

早上,李白便四处去遍寻侠士,结交志同道合的良友,还有欣赏各种风景名胜。晚上,就直接回李客各种分号铺子里睡,又或者是这分号铺子的管事掌柜给提前安排好。这,也就是李客和月娃,放心李白出来成都游历的最重要之因。无论李白到哪,或者是做了些甚,其动向,李客和月娃都尽在掌握,知根知底。

但叫李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个多月遍寻下来,却依旧没有觅见得半个让自己满意的侠士。甚至,李白还对这些自称侠客的人生了厌恶,觉得这些人完全不配,更没有资格与自己为友。

在开元盛世的洗礼下,这些自称侠客的人心中完全无侠,只有各种攀比。打着切磋技艺的名头,暗中设擂开赌,做一些让李白嗤之以鼻的勾当。就算有那么几个洁身自好,不与之为伍,但却也都是技不如人,胆小如鼠之辈。

甚至还有些自称为侠客的人,嘴上夸夸其谈,讲武论道,把自己境界吹捧得多高多高,或者是说的天花乱坠。但本身上,这些人却是一群骗子,只会诓骗愚昧之人。

近日,李白听说在川蜀城中出了一群厉害至极的武学大师,自称会气功。还自称只要一经施展开来,那么就可以隔山打牛,或者是只要用嘴吹口气出来,便能把扣住自己的人给直


状态提示:第85章 少年侠气初乍露 剑去剑来终见师1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