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奋斗在洪武末年>第382章 帝崩

提到徐妙锦,柳淳一脸尴尬,其实他大可以躲在京城的,正所谓大隐隐于朝吗!可问题是他有点不好意思,就只能眯在镇江装死狗了。

“我说王爷,咱大敌当前,波谲云诡,胜负不知,还是先说说正事吧。”

朱棣斜了柳淳一眼,冷哼道:“正事?你不在云南待着,偷偷跑回京城,你打算干什么?别是想兴风作浪吧?”

柳淳苦笑,他伸手掏出了一张黄绸子,递给了朱棣。

上面只有四个字:变法为重!

“这……是父皇的御笔?”

柳淳点头,“我过来就是为了这四个字!”

朱棣盯着朱元璋的御笔,沉吟良久,突然眼中含泪,拳头紧握。

“父皇太难了!”

朱棣真的很感动,他是个最情义的人,过去他也曾埋怨,他们这帮孩子,完全就是散养状态,不管他多努力,都得不到父皇的青睐。

可是这段时间,他每天跟老朱朝夕相处,朱棣渐渐懂了许多……真不是老朱不爱他们,而是不能表达出来!

没错,就是不能表达。

因为有太多的人,窥视着皇帝的喜怒,稍微有点偏爱,就会有人扑上去。这次牵连到欧阳伦,勾上了安庆公主,不就是对准天子的软肋吗?

一个皇者,就该像一块石头一样,隐藏感情,喜怒无常,捉摸不定,这样才不会被下面的人左右。

真别觉得皇帝有多了不起。

说到底皇帝也只是一个人,斗不过那么多人联手的。

变法为重!

这是老朱最真实的想法,也是身为一个皇帝的本分。只有变法成功,大明的江山才能永远兴旺,朱家子孙才能一直当皇帝,至于是哪一枝儿,差别或许并不大……

朱元璋以开国之君,推动变法,还阻力重重,期间潭王朱梓,晋王朱棡,太子朱标,秦王朱樉……还有一大堆的皇亲国戚,文武重臣,相继成了变法的炮灰。

想要真正推动变法,难度何其之大!

朱元璋把朱棣调走,让他去西边巡边,用意再明显不过了。朱元璋不希望朱棣还没登基,就遭到朝臣的反对。

相反,他要给朱棣一个收拾人心的机会。

只有这样,朱棣才能以无上的威望,继承大统,顺利推行变法……甚至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能明白,为什么不尽快废了朱允炆。

朱元璋既不想过早让朱棣成为众矢之的,也不想在很多人对朱允炆怀有希望的时候,废掉太孙。

假如还有臣子心向朱允炆,朱棣登基之后,就不得不对昔日的太孙下手,就算朱棣不出手,朱棣的臣子也会出手讨好新主子的……毕竟朱允炆还是朱标的儿子!

所有事情都纠缠到了一起,家国天下,泰山一般的担子,落在了一个古稀老人的肩头……朱棣蹲在了船舱里,抱着头痛哭,父皇,你太傻了!儿不怕的,你把这些事情分给儿子吧!儿子愿意帮你扛着,愿意给你冲锋陷阵啊!

此刻的朱棣,哭得稀里哗啦,三十几年的父子之情,几乎一瞬间迸发出来,如洪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不行,我,我不去西北,我要回京!”

柳淳两手一摊,“王爷,这可是船舱,难不成你要游回去?”

朱棣红着眼睛,怒道:“我不管,你现在就让船只掉头,我反正必须回京!”

柳淳道:“既然如此,那我就陪着王爷一起回去,我也去面圣,王爷想去冲锋陷阵,那我在前面牵马坠蹬,陛下对我天高地厚的恩德,我必须报答天子!”

柳淳说完,就要下令船只掉头。可朱棣却摆了摆手,他冷静了下来……他现在回去,只会打乱父皇的部署,让朝局更加复杂。其实观察这几年朱元璋的布局,就会发现,每一步都有迹可循。

比如把蓝玉留在凤阳,将柳淳赶去云南,又把朱棣外放西北,还有许许多多,变法派的年轻臣子,都留在了地方。

老朱就是希望新君登基之后,可以启用这些文武人才,快速推动改革,把他没完成的变法大业做完。

现在蹲下去,是为了将来跳得更高。

至于身体的问题,或许朱元璋太过自信了,觉得他可以胜任……也的确,这么多朱元璋战胜了陈友谅,击败了张士诚,灭了大元,废掉了宰相,实现了均田,颁布大诰,严惩贪官……他想做的事情,就没有做不成的!

但愿老天爷还会保佑他最出色的儿子吧!

朱棣咬了咬牙,将黄绸子重新交给了柳淳。

“父皇的心意,你我都知道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替父皇实现理想!”

朱棣和柳淳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等船只到了扬州上岸,朱棣片刻没有停留,直奔西北而去。

至于柳淳,他现在也心情沉重,抓了欧阳伦的事情,老爹已经送来了消息,根据了解,梅殷的确也参与了走私,偏偏锦衣卫竟然抓错了,放走了梅殷,拿下了欧阳伦,让原本砍向东宫的一刀转向了。

三爷很悲愤告诉柳淳,锦衣卫出了叛徒了!而且三爷还怀疑一个人——唐韵!

说到底,他是文官出身,又栽在了柳淳手里,弄得不人不鬼,他心中有怒气,想要报复,也说得过去。

柳淳对老爹的判断,并不完全认可,不过有一点却是必须的,那就是有备无患!

柳淳思前想后,他给凤阳的汤和和冯胜去了信。

蓝玉年富力强,老朱未必放心,可是这俩老的还可以使用,尤其是汤和,更是深得朱


状态提示:第382章 帝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