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谁也想不到,赵诚能在极短时间内吃掉薛静部后不修整,急速咬着王秀的路线进行夜间行军。
其实在赵诚看来,跟着老虎前行相反没多大的风险。
王秀哪怕在谨慎,但现在连着两场较大失利,眼看可以破城却选择了退兵,这对于他们内部的士气打击短时间不可修复。
他兵力虽强,但那是来自十几个山寨的外系人马,在池州南门战役中他选择放弃了薛静,又基于士气低落,那么他们内部出现政治摩擦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基于这些有利条件赵诚选择了如影随形,从夜间就始终咬住他们的足迹前行。否则一但停留修整,雪地中的足迹将很快被自然掩盖。
出阵前,喜欢研究节气的张纪?像个天气预报员一样说还有一场暴风雪,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但不是今日就是明日。这乃是她回测的池州历史数据,最近十五年以来要不就是暖冬没暴风雪,一但出现,不会只是一次,一般会是三次,且每次的间隔最长不超过二十个时辰。
赵诚对天气没啥心得,但相信她所作出的这个“回测”。用来给后人参考其实就是历史的真正意义,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能从历史学到的就是“什么也不知道”。张纪?则不同,她真是个值得尊敬的学者。
事实上在这之前她就不止一次吐槽官府的失能,因为关于往年暴风雪所带来的民生影响,官府的记录竟是语焉不详,没有具体的天气变化数据,全然一部政治目的很强的简略日记。
譬如暴风雪导致的死人少时,他们就会尽量的夸大损失,以获得朝廷的特别援助。如果死的人多则反过来,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就像是没严寒一样。大抵就这样。
这次来说,具体为赵诚军事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的是巍山书院“图书馆”那些文献资料。张纪?的课真没多少,她总是很忙就是因为爱折腾这些,书院虽然没有这方面学科,但张纪?也正在集众人的智慧和经验,又根据那些前人沉淀在书院的历史文献记录,打算编修出一套系统性的、能通过天体星辰以及诸多细节,观测节气变化的学问来。
简单说她不是儒,是个沈括似的人,只是方向不同而已,赵诚是越来越觉得她有趣了。
行军的现在思考着这些,又迎着刺骨的寒风。全队人没睡意,但不代表不会精神疲乏。
这又恰好是机会,赵诚部精神疲乏的话,王秀大军临时撤退则会更疲乏,还有士气不振的加持助推。
赵诚部面临寒冷的话,王秀大军会更寒冷。
因为王秀的战术一直都是有营地为依托的,没考虑到这种情况。而赵诚则一开始就针对性的计划在严寒作战,并且针对这些做出了资源调集和充分准备。
昨夜冒险在南门吃掉薛静部后,最大的好处在于:抗寒装备得到了大幅加强。
每一场战争,充满了斗智斗勇的许多环节,意外是一定会有意外的。
譬如赵诚部八百多暴走民兵、从夜间一直咬着王秀部行军到了清早的现在,开始受到了骚扰和伤亡。
一些小股叛军譬如五六人或七八人为组,冷不丁就从雪地中跳出来袭击,拿刀乱砍一通。
妈的走在路上忽然被冒出来的人拿刀砍,这显然是令人生气的一件事。于是这些叛军伤害没多大,却已经把士气正强的暴民惹毛了,就此这些冒出来骚扰的叛军一部分,当场就被大家给合力捅死。
赵诚的队伍因抗寒强,裹得如同毛毛熊一样,所以除非面临专业刺客用的尖刀,否则被砍几下问题不大。
眼看自己人被捅死了一些,骚扰袭击战术不生效,剩余的那几十叛军纷纷散开从不同的方向逃亡。
追追追!
正在气头上的暴民真火大了,纷纷开始追击。
“不要多管,继续行军,不要被任何烟雾骚扰。”
赵诚果断呵止了大家的行为,“出现这行为只有一种解释:王秀真急了,他对接下来的许多事都没了把握,心态已乱。所以他不想被我们跟住。”
现在赵诚的威性特高,如此一来哪怕他们戾气深重,想捉住这些跳出来随便乱砍人的叛军,也只得放弃了。
就此继续忽略一切骚扰,哪怕真会有些损伤,也不管了。
“放心跟着我走,大的埋伏不会有。”
赵诚又一边给大家宽心,“王秀若真要伏击我等,除非他吃饱撑了,否则绝对不会部署小股人数骚扰,这等于提醒我们。”
说的轻松,其实真实来看,池州围城以来的斗智斗勇中,赵诚和王秀的相互算计也只是互有胜败而已,算不得真的占优。
只不过他王秀现在士气低落心态已乱,而赵诚还稳得住、能继续冷静决策,队伍士气也正高。
剩者为王说的就是这事。其实到了一定程度的人,计谋和战术很难真的分出胜负来的,并没有谁高谁低的说法,看谁坚持的更久,犯的错误更少,猪队友更少而已……
对以往的王秀来说,世事或者打仗是件很简单的事。早年凭借胆识和见识,三五个人起家,在这山贼云集的池州大泥潭刀口舔血,一不小心就走到了现在。
当时那些让人仰望又杀人不眨眼的山贼头子或帮派首领们,现在只有少数还在做王秀的下属,大多数已黄沙埋骨。
这些事从来也没让王秀觉得难,唯独现在真的难。
王秀现在也明白了,很多时候无关自己有多能,而要看对手是谁。
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