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中国式秘书>第3部:第九章
在两个人的办公室,有时在某个茶馆、宾馆,也有时会在哪个单位的会议室。不过,这些地方都不是很理想。夜里关在办公室,虽然也还清静,可万一让同事看到了,总归难免让人家生疑;市区的茶馆、宾馆,到处都能见到熟脸,再说两个大男人行踪、神态鬼鬼祟祟,弄得像搞断背的同志一样;至于单位的会议室之类,倒也是个不错的地方,可预先同人家打招呼,先得解释大半天,而且也给对方添了麻烦。后来,就选了现在的地点位于城郊结合部的一幢单体别墅,赵瑞星说是他亲戚的物业,但黄一平感觉就是他自己的私产。因为他们进来聊了几次,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生人,赵瑞星对里面环境的熟悉程度,似乎也远远超出借用的程度。

看得出来,赵瑞星是个谨慎的人,平常不太喜欢与人闲聊。这当然主要是出于职业特性。黄一平其实也是如此,身在官场核心圈,谨遵言多必失的古训。可是,出于某种政治上的需要,两个原本出言、交友皆谨慎的人,却很快就成为了一对绝配聊友,默契程度就像一对磨合了多年的齿轮。当然啦,于赵瑞星这一方而言,多一些接触黄一平这个大秘,主要是为了更好把握廖书记意图,便于做好工作;于黄一平这一方来说哩,除了熟悉赵瑞星这个人,巧妙传达廖志国的意图外,他还觉得赵瑞星确是组工队伍里的一个奇才,通过频繁接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久的将来,他到某个地区、部门做了主要领导,尤其是像县、区长、书记那样的官员,处理人事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弄不好,你就可能让人家给蒙骗或修理了。

这个林松,跟在于树奎后边跑得太远了,恐怕得想个办法拉他一把,也算是挽救年轻干部吧。黄一平说得很轻松,乍一听有点像在开玩笑。

是的,于树奎他们有本钱执迷不悟,林松一个小小的宣传部长,哪里来的这种本钱?关键时刻,组织上不帮他,就是对他最大的不负责任!可是,良机难觅哪。赵瑞星也打了个哈哈。

你是组织部长,再复杂难办的事情,到了老哥你这儿,也一定会有办法。黄一平道。

老弟过奖了。这事还真不太容易咧。你看啊,这林松不过是个副处职宣传部长,又是于树奎的心腹,我们若是想在海北动手阻力太大。当然啦,要不是考虑到廖书记与他们的关系,硬动手也不是不行。可是,万一弄不好,于树奎就会强力反弹,也给我们这边造成被动。要么不动,动则必有十成把握才行!赵瑞星说。

能不能利用这个报告,干脆顺应于树奎的要求,当真组织人马前去考察,然后在考察结果上做点文章?一个干部考察结果不理想,不也可以动一下?黄一平问。

这个我已经考虑过了。一般情况下,凭我多年搞组织工作的经验,想在这方面动点脑筋、做点手脚并不太难。你可能也知道,所谓民主推荐、测评之类,表面看程序规范、结果客观公正,其实完全由我们的人掌控局面。至于那种个别考察谈话,更是背靠背单独进行,最终结果也基本上尽在掌握。再说,就凭他一个宣传部长,不论于树奎多么宠他,也不管他多么善于做人,总归还会有几个对立面嘛。别的不敢吹,我只要在海北呆半天,找一两个人聊聊,马上就能知道哪些人是他的朋友,他的敌人又在哪里。若是想帮他讲话,咱就专门找他的朋友谈,相反,咱就专找他的敌人了解。可是,现在的难处在于,一方面,于树奎知道我是廖书记的人,肯定会加倍警惕,尽量不让我们掌握到真实情况,甚至根本接触不到那些反对派;另一方面,即使我们能够将结果控制成对林松不利,可于树奎仍然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还会借机攻击廖书记,说我们这边打击报复。还有,假如林松考察结果不佳,对他而言,最多只是提拔不成,或者在舆论上臭他一下,却无法将其从于树奎身边剥离,说不定反而会促进他们贴得更紧。因此,从考察上搞垮林松的做法,不是很有把握,也不太可行。赵瑞星的思维相当严谨、缜密。

黄一平听了,感觉非常有道理,不禁感叹道:毕竟是阳城政界有名的老组工,考虑确实周到。

赵瑞星喜欢抽烟,对茶道也颇讲究。黄一平受其感染,聊天时偶尔也点上一枝烟吞云吐雾,并泡上一杯绿茶、普洱之类。

两人对面而坐,不知不觉已喝掉两壶水,还是没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唉,算啦,这个先不说它,咱们扯点闲篇,如何?赵瑞星提议。

好的,赞同。我喜欢听你说点段子。黄一平笑道。

黄一平与赵瑞星亲密接触近两个月,已经熟悉对方一个习性遇事思路受阻,不论事体多大多急,并不着急上火,而是随时岔开主题闲聊,有时甚至还找人喝点小酒打圈牌。事实上,闲扯也好,娱乐也罢,其思维一直未有片刻停歇,而且往往很快就能从某个无关小节上受到启发,获得答案。说到底,此人思维跳跃性大,时有奇思妙想,确非等闲人物。

赵瑞星平时爱阅读,记忆力也好,装了满肚子的故事,也大都与人事有关。

最近在读一本书,关于历代权术大家的故事,很有意思。一平,正好我想请教一下,你在大学读的是历史,知道历史上有几个著名的权力玩家吗?赵瑞星拉开架势,看来准备大扯一番了。

赵部长,你这哪里是讨教,分明是要和我过招历史,


状态提示:第3部:第九章--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