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后,冯开岭《保持城市特色,彰显城市个性,以建设文化大省的宏大气势统领城市规划和建设》一文专题研讨会在省城隆重举行。
研讨会以省社科联、n大哲学系、《理论前沿》杂志社的名义联合主办,由邝明达租下省城希尔顿饭店的一个会议中心,明达集团负责全部费用。研讨会的实际张罗人,则是黄一平。
黄一平是第一次操办这样的研讨会,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好在方教授手下那几个博士生,得益于在老师身边时有见习的机会,对于这样的活动早已驾轻就熟,会议的主要事务基本全由他们办理,黄一平只负责开支钱款、及时入账即可。
根据那些博士生师弟师妹的介绍,按照正常情况,若是召集一个像模像样的理论作品研讨会,起码得提前一个月时间开始筹备,先得把作品发到有关专家、学者的手里,按照各位专家、学者的学术涉猎范围,给出大致的评论主题与角度,而后还得对他们的准备情况有一个基本规范,防止一旦到了会议发言时,有观点相互冲突者擦枪走火或当场叫板,局面不好收拾。另外,对于会议地点的选择、会场的布置、座位的编排,以及发言顺序的先后,等等,都应当有一套严格而完备的程式。
可是,冯市长这个作品研讨会,因为时间紧迫,加之真实用意并不在于内容,而在于形式,过程才是第一位,因此就一切以简化、速成为原则。
按照博士生们的安排,先要邀请的不是专家、学者,而是新闻媒体的那些知名记者。在这方面,他们有一班相当热络的记者、编辑朋友,一个个电话打过去,完全不提作品题目、内容、研讨主题之类,甚至在提及作者时也只说:是个有实权的常务副市长,马上晋升市长哩。在他们嘴里,连冯开岭三个字都无需提,最重要的主题词则是每只红包一千块,或者你们那里总共五千云云。不过丑话也是说在前头,对报纸记者的要求是稿子必须保证在醒目位置刊登,不能少于一千字;电视记者晚上本省新闻联播,时长不低于三十秒;电台新闻加专访,新闻全天滚动,专访连续三天复播。看着一帮师弟师妹的娴熟操作,黄一平感觉自己就像来自另一个世纪,他只能在心底感叹,真正创造和改变这个世界的,不是人,而是时间。
约好了一帮记者,离研讨会就剩下两天时间,博士生们这才开始邀请参加会议并且要在会上发言的专家、学者。他们那儿,早有方教授开列的一串名单,无非是省社科联的主席、副主席及秘书长,《理论前沿》的几个主编、副主编、责任编辑,n大学哲学系的几个资深教授,另外也请了省委办公厅、政研室、宣传部等几个要害部门的官员。大家知道是方教授、杨副秘书长牵头,又放在希尔顿那样级别的酒店,对此行人情效应与经济效益自然心中有数,于是一律痛快答应。至于到会上发言的几个人,则早就由方教授、杨副秘书长出了题目,博士生们写好初稿,直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各人名下,有的甚至直言,稿子不必先看了,开会时拿到文本稿件即可。
会议请柬也通过方教授送到龚书记秘书手上。日理万机的龚书记事务那样多,自然不可能参加这样一个小型研讨会,可也发下话来:既然研讨就认真坐下来解决点实际问题,真正为推动文化大省建设做点实事。
龚书记这句话虽然经过秘书之口转述,已经不是原汁原味,也完全是口语化表述,而在方教授、杨副秘书长们听来,却是了不得的大事。方教授当即指令会场打出横幅,上书认真探索,求真务实,积极推动文化大省建设,并要求新闻报道时一定要把龚书记的上述重要批示加进去。
对于召开这次研讨会,冯开岭在阳城方面原本并不准备声张,这一方面出于其一贯低调担另一方面也不想因为太过张扬而刺激了竞争对手们。可是黄一平提醒说:会议报道见诸报纸电视了,还是会惊动阳城,那样反而会让人感觉我们做得不够阳光。冯开岭一想也是,就主动邀请了洪书记、丁市长,却采取了模糊战术,并不道出真实前因后果,只说是省社科联等主办方硬要这么做,他自己也是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洪、丁二位听说了,心里难免一坛子醋打翻大半,感觉这个冯开岭挺会来事,一篇文章居然做出这么大的道场,嘴上却一个劲恭喜连声。再一追问,知道省里并无领导出场,特别是龚书记那边好象没有什么动静,当下也就全都借故推托了。洪书记还装模作样地吩咐:一定要代表阳城市委送只花篮,把气氛搞热烈。丁松也叮嘱:你老冯的事,就是我们阳城市政府的事,经费什么的全力保证,不准跌我们市府的架子!
洪、丁二人不来参加,于冯开岭来说正好求之不得。这个会议原本只是为的新闻舆论上造造势,真开起来并不多么隆重、热烈,万一他们到场一看不过如此,回去说起来岂不笑话!可是,正如黄一平提醒的那样,会议是以自己那篇文章为主题,如果不主动邀请他们,万一将来报纸、电视上看到了,二位肯定会有抵触情绪,说不定又要坏事。如今,请也请了,推托也推托了,彼此也就心照不宣。
会议举办那天,希尔顿饭店门前拉了大大的横幅热烈祝贺冯开岭同志作品研讨会隆重举行。大堂里摆了几块标牌、花篮,既有对会议表示祝贺的,也有对来宾表示欢迎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