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陛下。”
内侍太监匆忙一路小跑了出去,保定帝转头对着镇南王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有兴儿的消息了吗?”
镇南王两手一摊,示意没有,保定帝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两人相顾无言。
不多久,段总管就赶了过来,急急忙忙向保定帝行礼,问道:“不知陛下唤老奴有何吩咐?”
“朕问你,现在城里的谣言怎么回事,不要告诉朕,你这个总管什么都不知道。”保定帝指着对方的鼻子问道。
大总管看了一眼镇南王,回到:“陛下,这事情老奴也有耳闻,只是涉及太深,如今太子行踪还未明朗,老奴怕陛下的身体吃不消,便没有通知陛下。”
保定帝和镇南王听到说有谣言的消息,一起看着段总管,保定帝也不着急了,坐到了龙椅上,道了一声:“说。”
大总管这才慢慢说出了没有及时告诉皇帝的原因。大总管掌管着皇室密卫,对于大理城内的风吹草动自然是一清二楚的,在谣言一出现之际,大总管就收到了密信,在查询来源的时间上甚至比镇南王还早,再加上一些不为人知的手段,顺藤摸瓜的查出来了最早是由几个在城门驿站附近搬运货物的苦工散播出来的,离奇的就是当调查进一步深入的时候,这几个搬运工就被人为灭口了,经过大内高手的验尸,断定应该是南蛮一带的高手所为。
自从大理建城之后,经过多年的经营,一开始与汉人格格不入的各个少数民族渐渐的彼此融合,尤其是一些在山里住的民族,由于常年在恶劣环境下的生长,与飞禽猛兽为伴,天生练就了一身力气和其他功夫。这些民族慢慢的融合,也就使得大理城各个大家族势力或多或少都养着几个门客,因为跟中原距离较远,很难招募到中原的高手,因此,各个家族子弟多由这些蛮族高手教导武功。
当然,如果平i能够烧香拜佛,跟天龙寺打好关系,进入寺庙学习正统的功夫也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天龙寺等闲不教授外人功夫,也就造成了在武功这块市场上,南蛮的高手普遍比较吃香。
话说回来,确定了是南蛮高手所为之后,皇宫密探马上分出好几组人手开始调查大理皇城内所有供奉着南蛮高手的家族,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排查,最终确定了三个可能的方向,一个是大将军杨铁府,大将军杨铁是土生土长的白族人,从小就在军旅中长大,此人能一直坐到将军位置上,除了个人本身的实力之外,最重要的还有两点原因:
一个是此人从不在朝廷之中兴风作浪,长期驻守边疆,不是抵御西夏就是驻扎在面向大宋的方向,因此在军队中声望极高,从参加军伍到现在历经三任皇帝,可谓是资历雄厚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家族世代参军,而且通过不断联姻,家族势力在大理皇城盘根错节,如果说皇室是大理国第一家族的话,那杨家恐怕不是第二也是第三家族,相国府都不敢说稳稳压住杨家。
第二个方向就是相国府,众所周知,高相国极具野心,又因为从龙之功,在大理国权势滔天,相国府里高手如云,很是笼络了大批南蛮高手。兼其子高泰明在军队之中也颇有声望,也不乏一些军中好手在其麾下效力。
第三个方向就是镇南王府,说起镇南王府倒是与前两个有所区别,镇南王年轻时候经常周游中原,因此镇南王府里的高手相对与上面两个,更多的反而是中原高手,尤其以四大家臣最为有名,分别是褚万里、古笃诚、傅思归、朱丹臣四人,这四人除了褚万里是本地高手以外,其他三人都是镇南王年轻时候在中原游历招揽到的高手,可谓是大理众人皆知。
三个方向一确定,鉴于影响深远,同时太子失踪,保定帝心情极端暴躁的情况下,段大总管生怕保定帝一时发火做出什么不太理智的行为,只得自己暂时压下,暗暗告诫下面密探们分成三路人马,紧紧盯着三家。尤其以相国府为重,虽然镇南王跟保定帝关系最好,但在大总管的心里,天下只有保定帝是他效忠的人,其他无论什么人在事情没有水落石出之前都是具有怀疑的,只不过怀疑程度不同而已。
这也是之前进屋时候看了镇南王一眼的原因,自己还在怀疑对象呢,竟然主动来说这个事情,也不知道是怀疑错了还是城府实在太深了。
大总管说完就一直低着头,也不看脸上已经铁青的保定帝和脸se明显不渝的镇南王。对于镇南王来说,虽然这三路密探自己不是重点盯梢对象,但也是被盯上了,感觉肯定是不好的,但谁让此人又只对皇兄一个人忠心耿耿,按理说皇兄手底下有如此忠心耿耿的手下自己应该高兴的,可就是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对于保定帝来说,这个消息不啻于一个重磅炸弹,这三个方向先不说镇南王,就其他那两个地方就不太好处理,尤其是传出这种谣言,明显图谋不小,要只是市井小人还好说,涉及到大将军府和相国府,这事情恐怕就真要好好琢磨琢磨了。
眼看着保定帝只是yin沉着脸不说话,镇南王虽然心里也是不舒服却不得不拱手向着保定帝说道:“皇兄……”
不等镇南王说完,保定帝一挥手就打断了镇南王的话,对着段海总管训到:“正淳和朕的关系,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速速去撤了镇南王府的人手,加强其他两处的侦查,还有,此事虽然你心系于朕,但兹体事大,你瞒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