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只要额娘与孩子们都好好的。

经过了这么多,他大概也看出了些东西,老爷子经历了太子与大阿哥的党争之后,学会了若是想要扶植一个人,便会打压那人身边之人的习惯,想来当年的十三是如此;而自己离京之后老爷子的总总,都隐隐透着一丝安抚的意味在里面——若真是如此,自己受些委屈又有什么重要的?

差事办得顺利,如今督粮这一块年希尧已经能独挡一面,本来胤禩已经在打算这回京复旨的日程,这时却传来了齐逢春有了身子的消息,胤禩大喜,行程也便顺延了,这一等,便又是一年。

消息传回京里,最开心的自然是良妃,虽说儿子又要等许久才能见到,但却有三个孙子辈承欢膝下,第四个眼看也就要出来,自然是回信殷殷叮嘱一番,又备下了许多给未出世的小孙子的衣物鞋袜,孙子孙女的都有。

对这个消息最不开心的,自然另有其人,在此不提也罢。

弘晖倒是得了便宜,有了自家阿玛的首肯,每日出了无逸斋先去德妃请安,再来便是往储秀宫里钻,总要同弘旺大格格逗弄弘时一两个时辰才肯出宫,因为晚了,时常连晚膳也在宫里用了,胤禛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他去了。

连着一年、两年过去了,胤禩始终没有回京,到了第三年初夏的时候,远在广州的八贝勒又添了个小格格,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小格格已经半岁了,康熙的书信中提及让胤禩将小格格快些带回京城来让良妃看看,免得良妃魔怔了。

能用如此轻松的语气写信,看了最近老爷子心情尚好,胤禩松了口气,吩咐下人开始准备回京的事宜,虽然天寒,但若是脚程快些,也许还能赶得上宫里过年。

……

因为二格格尚小,越往北走越是天寒地冻,过了江浙一带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便受不了了,胤禩只得将人分作两拨,留下小飞等护送这齐氏与小格格慢些赶路,自己与剩下几个侍卫先行一步回京。

紧赶慢赶,胤禩一行人终于在年关之前入了京,算起来他离开这里已经近两年半有余,京城倒是没什么变化,也许是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年货的关系,街市上一派喜气热闹,让他原本有些近乡情怯的心也染上了淡淡的喜悦。

回府洗去风尘,第一件事自然是入宫请安复旨。

康熙近三年未见这个儿子,加上他自请南下前发生过的事情,心中多少有些愧疚,这几年太子又一直时好时坏让他忧心,如今乍见胤禩风尘仆仆的回来,心中自是难得的高兴,赐了座之后问了些差事上的事情,胤禩自然是对答无碍,极力保举了年希尧,已经彭鹏等人。

“好、好、好……”康熙连说了三个好字,不住的点头,叹道:“老八,这个差事办得好哇,汉人有句话叫‘名以食为天’,若是此番能让粮仓充盈再无饥荒之年,与大清万世基业也是不可估量的功勋呐……”康熙不是不知民间疾苦的皇帝,早年争战时断过粮差点儿因此尝过败绩,自然知道其中辛酸。

胤禩自然不敢受这样的话,连忙惶恐地口称不敢跪下磕头,康熙让李德全扶起了他,又问了二格格取名的事儿,最后说到良妃,才笑道:“得了,朕也不绊着你在此用膳了,你去给你额娘请安磕头去罢。”

胤禩连忙笑着谢恩。

他刚要躬身退下,康熙又想起了什么,开口道:“你这次回来的倒是及时,过两日正好是老四大婚,竟让你赶上吃这杯喜酒了。说起来,老四这次娶的侧福晋还是年希尧的妹妹呐。”

作者有话要说:过渡过渡,下一章老四成婚……预告有肉汤or肉渣……

回京

胤禩自然在胤禟的书信里听见他提过胤禛娶侧福晋的事儿,只是没怎么放在心上,想不到刚回京还真让他赶上了。

出了乾清宫,胤禩去给良妃请安磕头,祖孙三代难得聚在一起,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弘旺与大格格见到自家阿玛自然是高兴的,很快便拉着胤禩软软的偎在一处,只是弘时如今虚岁才三岁,记事后就没有见过胤禩,因此只是躲在良妃与哥哥身后,不肯叫阿玛。

胤禩软□,笑着对弘时道:“弘时,到阿玛这里来?”

良妃在后面推了推他,也跟着笑,但年幼的弘时却是踯躅不前,他已经认人了,可是面前这人却陌生的紧,甚至还比不上那个偶尔来看自家的四伯,于是扁扁嘴,哇得哭了。

胤禩一时有些尴尬,但很快便心软了下来,从袖里摸出藏好的小点心出来哄他。幸得有良妃与弘旺几个在一边,弘时才渐渐止住了哭声。

因为时值年关,八贝勒久未归府,便同良妃商量,欲将三个孩子继续留在宫里,直到节后再接他回府,良妃自然也是乐意的。

胤禩回府后,问过了门房,却未曾听说四贝勒府上来过人,倒是大阿哥、十三十四几个都了派人过来表表心意,太子殿下直接从内务府拨了连个颜色姣好的包衣女子,说是弟弟府里人手太少,这个做哥哥的进些心意。老九老十更是直接上门自备酒菜,美其名曰接风。

喝得醉醺醺的,小九拉着胤禩的袖子贼兮兮地说出十三十四几个打算明日老四娶亲的时候闹洞房听壁角儿,诓着胤禩也入伙儿。

胤禩哑然道:“这是你们几个才干得出的事儿,哥哥我可不上当,要想死自己去死罢,别拖上我。”

胤俄在一旁倒是忽然想起了什么,道:“八哥


状态提示:第 26 部分阅读--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