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说的是,闻迅同学的这本书其实非常好。”兰洋这个时候一开场就如此下定义道,“我个人觉得,闻迅同学这本书应该会正好赶上一个潮流,一个无厘头搞笑的潮流。”
说着说着,兰洋顺便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做无厘头,然后继续说道:“就像是这两年在大陆高校里面非常火的《大话西游》,本来在93年拍摄后一直默默无闻,而这两年才慢慢的被高校的大学生们发掘了出来。但是发掘出来了,热捧了之后,那些年纪大的人却根本无法理解年轻人为什么喜欢这个片子。”
总而言之,兰洋的意思就是,他觉得闻迅会很好的赶上《大话西游》的班车,甚至赶上一本名叫做《悟空传》的书的班车,利用这两年无厘头和重新解读西游的热潮,一下子达到很好的成绩!
“那就是说可以出版了?”听到了这里,丁香忍不住插话问道。
但是,就如同通常到了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但是”这个词一样,兰洋说道:“但是,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我在收到了丁小姐投的稿后,曾经极力向出版社上层推荐过,但是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他们并没有听从我的建议……”
“怎么会这样?兰编辑你刚才不是说闻迅的书能赶上潮流的么?你能看的出来,那你们领导更应该能看出来才对啊?”丁香这个时候不解的问道。
当丁香问完了之后,闻迅用胳膊肘碰了一下丁香,然后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追问这个问题了。闻迅觉得丁香那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很明显的——谁说领导就是专业眼光就会比基层的人员好了?领导领导,就是因为专业方面实在不行,别的又什么都不会,最后实在没办法安置了才只能去当领导的嘛。
但是这个时候兰洋却苦笑了一下,解释道:“倒不是像你们想的那样,而是怎么说呢。作为编辑我只会考虑市场发展的方向和书本身的质量问题,而作为领导层,他们则要考虑到整个运营方面的风险问题。算了,我直接说开了吧,现在我们国家这么多盗版书,你觉得你一个毫无名气的新人出书,再加上盗版的冲击,能让出版社盈利么?”
兰洋这个问题问出来之后,引起了闻迅的沉思,也引起了丁香的惊讶。闻迅在沉思自己好像从来没有从这个方面考虑过,他只是在预见梦里看到了那个什么林先生靠着这本书赚了钱,但是没考虑到书本身之外的问题——就像是科比布莱恩特作为新人可以拿到很高的广告代言费用,但是闻迅去代言,人家要么?
“一般来说,一万本的销量,就是出版社的盈利平衡点。卖少于一万本,出版社要亏钱。如果多余一万本,出版社才能赚钱。现在盗版书太猖獗了,而且现在全民都在忙着赚钱,能有闲心和闲钱去买正版书的人真的越来越少……”兰洋继续解释道。
“所以,说道最后,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如果作者名气大,那卖书超过一万本的几率就大,就更有可能盈利。而选择新作者面临的风险太大,所以基本出版社都不太会给新人出书的。现在国内的出版界跟香港台湾那边儿的音像市场差不多一样,这样的结果就是新人会越来越少,总是那帮常青树在撑台面……”兰洋解释道。
不过在解释完了这个挺打击人的通知之后,兰洋却又抛出了橄榄枝:“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
“请说,闻迅洗耳恭听。”闻迅一听兰洋这话,顿时一下扫开了之前思绪中的阴霾,十分认真的等着兰洋的主意。
“第一个见效快点,不过勉强算是邪道。以前有个笔名叫‘金庸新’的人,在80年代90年代初的时候,冒充金庸写了很多武侠为写着金庸新著,导致很多人以为是金庸自己写的,然后这人赚了一大笔钱,前两年甚至开始用自己一个完全原创的笔名开始写武侠…”兰洋如同醍醐灌顶一般得说出来了一个绝对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
“兰编辑的意思是?”闻迅大概知道了兰洋的意思,不过他还是想听听兰洋完整的意见,因为他觉得兰洋的主意好像不应该只有这么一步。
兰洋这个时候没说话,他仿佛是在整理自己的语言,几秒钟沉默后,他开口说道:“我一直在想,如果这个‘金庸新’在用自己笔名写书前,直接去香港,找金庸道歉会怎么样?自己可以联系好媒体,稍微炒作一下,如果最终能得到金庸的原谅……”
一听到兰洋这个主意,闻迅几乎都要拍案叫好了!他倒不是多觉得这个主意多适合自己,他是太欣赏兰洋这编辑的操作能力了!是啊,要是那个‘金庸新’跑到了香港,跟老金道歉。事后再给媒体塞点钱,把这个事情宣传出来呢?到时候全国民众都会知道这个“金庸新”以前干的好事儿,那些看过他书的人回恍然大悟的明白自己原来以前看的是这个家伙的书!
不管怎么样,这家伙绝对就顿时接着金庸的名字把自己弄的全民皆知了!然后他顺便在新闻里稍微透露一下自己将用xxx的新笔名写书呢?那那些遗憾于金庸封笔的人,那些以前看过他书的人,甚至只是好奇的人,不都会变成他的潜在消费者么?
这简直就是tmd一个天才的营销创意啊!闻迅就是为了这个天才的创意而差点拍案叫绝!
“但是现在再用‘金庸新’这个笔名就不行了吧?”丁香这个前任文学女青年突然问道。
“当然不行了,现在消费者都精的跟什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