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第二十九章 盘点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将在10月30日召开,包括文学、戏剧、音乐、电影等各个文艺行业,共计 多人参加。

电影工作者代表会议将在文代会结束后,于11月4日召开。

文代会规格很高,国家主要领导人都会出席,与会的全是德高望重的人物,沈冲没资格去参加,电影工作者会议倒是有个列席的资格。

想靠几次演讲和几个报告,就能影响电影政策的制定,绝对是痴人说梦,所以沈冲计划在电影工作者会议结束之前,一直呆在北京,一边写“香港电影进口内地”的可行性报告书,一边和电影局的各路官员套交情,即使不能转动历史的车轮,留个善缘也是好的,反正日后少不了要多打交道。

他四处活动,和人交流的重心,是电影的发行放映制度。

在80年代,中影公司统购统销的垄断,硬生生的在制片厂和电影市场之间划了一条鸿沟,制片厂无法从火爆的市场上获利,赚不到钱,如此一来,制片厂一没动力,二没能力去拍摄高质量的好电影。

没有好电影,观众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市场就会萎靡,而且随着内地经济的突飞猛进,电视机也渐渐走入千家万户,如此一来,内忧外患,电影市场在90年代初跌落谷底,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就好比牛郎织女,一个有心无力,一个饥渴难耐,却只能隔着银河,相互守望,一起沉沦……

能否打破中影公司的垄断,是内地电影市场能不能持续活跃的关键。

电影的审查制度,具有非常浓厚的政治色彩,沈冲自认没本事去干涉,但电影的发行放映制度改革,他还是有几分把握的,因为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是一群人在战斗——全国所有的制片厂都有想法。

电影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全国各大制片厂的主要负责人都会到北京,到时候交流运作一番,搞点花样出来,很有可能会有积极的效果。

可惜,计划不如变化快。

在电影局做了有关“合作制片”的报告后的第二天,沈冲就接到费利通发过来的电报。

内容很简单,就几个字。

苹果有意收购vi。

这让沈冲大为惊讶。

在历史上,vi发售之前,费斯特拉曾经主动去找苹果公司,开价100万美元,被华丽的拒绝了……

而现在,苹果主动来收购?

说实话,沈冲很心动。

七,八,九三个月,vi卖了近10万份,每份99美元,销售额逼近千万,扣去生产成本和发行宣传费用之后,利润有六百多万美元,可谓完美的吸金怪兽。

如果沈冲的主业是计算机行业,那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vi的,然而他的主业是电影,这让vi的价值大减,变成鸡肋了。

vi确实很赚钱,可它只是一个由两个程序员做出来的电子表格软件,不是office套装,技术门槛不够高,虽然美国有完备的版权制度,不会出现盗版,但是因为没有专利权,很快会出现山寨……

办公软件是计算机行业最赚钱的领域之一,过不了多久,很多公司都会参合一脚,竞争之激烈,不亚于后世的智能手机市场。

沈冲计算机虽然学的一塌糊涂,但至少懂得一个道理——软件和电影一样,都是不可能完美剽窃的,更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做出来的东西。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过不了几年,办公软件系统的开发,将会变得非常复杂,开发人员会以“百”为单位,代码将会以“万行”作为单位,开发周期会以“年”为单位,到那时候,沈冲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和管理?

在历史上,两三年后,vius取代,因此并不具备长远的吸金能力,它最大的价值,是电子表格的专利,任何一个办公软件,都绕不过电子表格,只要拿到专利,日后只需要坐在家里,授权费就会滚滚而来,安逸又轻松。

然而很可惜,虽然早早的就递交了申请材料,但在此之前,世界上从没有过软件专利,所以审核程序非常缓慢,vi上市后,其让办公效率产生飞跃的功能,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市场,让专利的审批,变得越发受人瞩目,在沈冲来北京前,周刊有一期,就把vi的软盘作为做封面。

在这种情况下,沈冲觉得vi的专利,十有八九是拿不到了,因为负责专利的律师在9月份曾打电话过来,隐晦的提醒,如果他能入籍美国,对专利的获得,非常有利。

然而沈冲对入籍美国,毫无兴趣……

如果拿不到专利,他原本计划把vi整合进微软,换取一定的股份,反正微软日后也要做办公软件,比尔-盖茨的经营能力又极为强悍,跟在后面,不用劳心费力,每年就能拿巨额的分红。

不过既然苹果公司有意,那卖给它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六月份,苹果公司进行了一轮对外私募融资,包括施乐公司、罗斯柴尔德等资本公司以及一些个人投资者等共计16个投资人,以每股10。5美元的价格认购了苹果公司的股份,共融资727万美元。

沈冲当时在内地,等他去美国时候,融资已经结束,什么都没捞到,只好雇了两个股票经纪人,从外围买一点残羹冷炙,聊以自慰。

在1979年,苹果公司年销售额也就七八千万的样子,绝对拿不出足够的现金收购vi,肯定会拿股价置换,这倒是个不错的机会。

沈冲不是果粉,他看中苹果的股票,是因为苹果明年将


状态提示:第二十九章 盘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