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道,“莫不就是如今正在叛乱的南中?”
“正是。”赵云点了点头。
在归来的路上,司马英已经听闻了夷陵之战后,刘备退守永安,孙权虽获胜但仍主动求和,因长期征战和兵败而心力交瘁的刘备同意停战,此时的他已是疾病缠身,终是在永安城,也就是俗称的白帝城病逝,临终前传位与儿子刘禅,并托孤于诸葛亮、李严等一干大臣。而就在刘备驾崩不久,原属益州的南中蛮族便起兵造反。
“既然那些蛮族与侯生颇有渊源,那为何又会起兵作乱呢?”一直没有开口的刘嫣不解的问道。
“侯生定居在南中,与当地女子成婚而繁衍生息,但由于南中甚为偏远,而其后代多不识文字,因此家族使命只能靠口耳相传,如今与始皇帝的年代相隔已是数百年,想必其后代对很多事早有遗忘,因此才会起兵作乱。”诸葛亮摇头说道。
“那先生待如何做?”司马英开口问道。
“先生已向陛下请兵,要亲赴南中平定叛乱。”诸葛亮还没答话,赵云已然开了口,“一方面是为了社稷安定,另一方面便是为了这梁玉。”
闻言,司马英眼中闪过一抹异色,当即朝诸葛亮抱拳开口道:“还请先生应允司马英一事。”
“你说吧。”诸葛亮神色淡然,仿若已然知道他所请之事,点头应道。
“请先生答应司马英此番随侍在先生左右,与先生你一同寻找那梁玉。”司马英郑重的开口道。
“此事你便是不说,我也会邀你一道去的。”诸葛亮笑着说道,“你乃是当世玉使,我想若是有你在,或许更能取信于那侯生的后人。”
“多谢先生!”听诸葛亮如此,司马英顿时大喜。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第九十七章 失落的火族(一)
周代的《礼记·王制》中曾曰: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其中四大外族之中,南蛮分佈最為广阔,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的先民皆為南蛮。
昔年秦始皇派大将屠雎和赵佗征讨南蛮百越族,大胜而归,开疆拓土上万里,岭南之地的南蛮势力被大大减弱。但在南中,却还有不少落后的南蛮部族聚集,这些部族名义上虽归附中原政权,但实际上却是根本不听zh统属,时常聚眾叛乱。此番雍闓联络南中各大南蛮氏族高举叛旗,使得诸葛亮下定决心,一劳永逸的解决后顾之忧,然后才能安心準备北伐中原的大计。
五月,诸葛亮率领大军顺利的渡过了瀘水,便进到了南中之地。雍闓听闻诸葛亮亲自率蜀汉大军前来征伐,不由心生畏惧,原本声势浩大的叛军也有不少人纷纷逃离,雍闓与高定商议之后,当即将兵力集中在永昌郡,準备在这里与诸葛亮进行决战。
天光破晓,蜀汉大军已在永昌郡城外摆开了阵势。旌旗密佈的汉军大营中,诸葛亮端坐中军大帐之中,此番随军出行的文武大臣分别侍立在两边,此时帐幕大开,遥遥可以望见远方永昌郡城门开啟,一队队叛军从其中走了出来,準备在城下佈阵。
诸葛亮此番讨伐雍闓共分三路大军,他亲率的乃是约莫三万人的中军,永昌城并不大,诸葛亮在城前摆开了阵势,势要攻取这座叛军的据点。
此刻,诸葛亮深邃的目光眺望永昌城下雍闓率领的叛军,忽然喝道:“何人敢為我军掠阵!”
“末将愿往!”“末将愿往!”
两个声音异口同声的响起,帐内眾人循声望去,开口的乃是两名年轻将领,一人姓关名兴,一人姓张名苞,这二人乃是虎将关羽和张飞之子,皆是在父亲的督导下自幼习武,一身本领精湛,此番二人随诸葛亮前来剿平叛乱,
诸葛亮微笑著看了看面前的两名年轻果敢的青年俊才,心中却是有了几分盘算。张苞和关兴二人虽然武艺非凡,但毕竟太过年轻。
而且此番初次上阵,若让他们為先锋,谁也不敢年少气盛之下这二人能否全胜而归?何况这掠阵之举,事关双方士气的消长,不战则以,若是出战便定要必胜!
思虑及此,诸葛亮心中已然计量,他头微微一偏,望著身边束手而立的一男子,开口道:“李立何在?”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第九十七章 失落的火族(二)
闻言,那男子上前拱手应道:“属下在。”
若是刘嫣在此,看到此人的模样必然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因為这李立不是他人正是司马英装扮而成。司马英刻意将鬍鬚弄得密了一些,长的丑一些。身材魁梧些,看上去和眾人无异。之所以如此,他是怕军中有人认出自己来,须知如今他的身份还是大魏朝车骑将军,虽然他从未到过魏军的军营里当过一日职,但魏国却依旧没有将他除名。司马英知道这是自己的父亲刻意所為,或许在司马懿心中,父子二人还有和好的可能。其实司马英又何尝不是如此想,所以他才会如此将自己打扮一番,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毕竟他是為了星玉而来,并非是当真想要加入蜀汉。
诸葛亮沉声道:“我命你带前锋营兵士五百人出战掠阵,务必重创敌军,大胜而归,若是折损一人,则不必回来见我。”
听到这里,帐内的眾人皆是微微皱眉,心道这可是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