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死人财>第342章 龙虎山道士

古代,形容鱼龙混杂的地方,称之为三教九流,不过历史上是真正存在着“三教派”、“九流门”势力的,因为无法摆上台面,所以没有哪部史书愿意记载这些东西。

与此相同的,还有歪门邪道,这个成语起初的意思,并不是指人走错路误入歧途,而是歪道邪门,存在着“歪道”、“邪门”两个势力。

当然,历史上不止这四个势力,还有诸多人们无法知晓的门派。

之所以不入流,不被世人所指,因为他们都属于“捞yīn mén”!

属于灵异阴阳中的范围。

懂风水,识五行,知四柱,晓八命的行内人,其实都在“捞yīn mén”的层次内,因为这一类人,大多是赚死人钱的,有人去世了,才有赚头。

在盘龙小镇卖包子的年轻女人,我看不出她是哪个民间门派,不过直觉告诉我,她修炼有一些寒煞法门,因为一靠近她两米内,会感觉到一阵阵若隐若现的阴寒气息。

“我不用你报恩,也不用你救我性命,你现在离我远点,就是对我最大的报恩了!”年轻女人带着几分火气说话,被一个“乞丐”尾随盯着,是谁都不好受。

没办法。

我只能暂时转身离开,等三轮车开远了,隔着一段很长距离,再从后走去。

我和这年轻女人中间,其实还有两个人,两个走路不发一点声音,连人影都看不见的人,他们擅长追踪之道,就如古代的鹰犬爪牙吧!

一路观察,我看出了些许端倪,知道年轻女人是左道的人。

“这两人又是谁?”我皱着眉头自语念着。

在渡鸦岭时,我碰到过不少左道的高手,甚至还见到了左道首领。

那位年轻女人,并不是我碰到过的左道势力。

毕竟一个旁门,都分三六九等。

左道又称邪道,是中国古代罪名。《礼记?王制》:"执左道以乱政,杀"。郑玄注:"左道,若巫蛊及俗禁"。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木",儒家思想不仅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而且成为司法决狱的依据。《汉书》"不知而白之,是背经术,惑左道,皆在大辟"。因此,在汉代对违背儒家经典而以"左道"之罪被诛者甚多。丞相王商"执左道以乱政,甫刑之辟,皆为上戮"。

除此之外,左道一次,是中国封建时期汉朝所设的一项罪名,即以邪道、违背经术意蕴,假托神怪,以迷信、天象蛊惑人心,并借以批评时政,甚至咒骂皇帝等,都属于此罪,以律皆处以死刑。

但是。

诸多关于“左道”的描述,以及现在的用法,其实都是错误的。

在上古时期,“左道”并非是贬义,而是以左为尊。

其中不得不说“旁门左道”有关的典故。

"旁门左道"一词,现在的词典解释为: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左道"一词俨然有着浓厚的贬义色彩。

但是,考之出处,上古时期在我国还是以左为尊的。

《道德经》云:"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又"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即说:国家安定的时候以左为尊,用兵打仗的时候以右为尊,吉瑞喜庆的时候以左为尊,灾害凶兆的时候以右为尊。虽然"左""右"各有尊贵之时,看似平分秋色,但是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农耕和战乱干戈,总是前者比较好。

为什么"左"会和吉事联系在一起呢?这是我们上古先民的朴素辨证思维的结果。我国是传统的农耕文化,对自然万物季节轮回的感知十分敏感。春秋两季,前者{包括夏}象徵东风、阳光、雨露、播种、和煦和希望,后者{包括冬}则是西风、凋零、枯萎、肃杀和死亡。于是"春-东""秋-西"的时空宇宙观念对应产生了,然后"夏-南""冬-北"各就各位。又因为我国民居大多座北朝南,以这个方向为坐标,我们的左边便是东方,便是春季,便是希望,适宜农桑耕种,适宜祭祀祈愿。右边则是西方,是秋季,阴风瑟瑟,五行属金,主兵象杀伐,主大狱行刑。

先秦典籍中多有相关例证。如农业的丰歉,有"岁星出左有年,出右无年"的说法。岁星即木星。古人认为岁星出现在左方,则预兆着丰年,出现在右方,则预兆着荒年,"年"做"年成"、"收成"讲。体现了"吉事尚左,凶事尚右"观念;兵符制度中,国君掌握右符,将领掌握左符。1978年陕西出土的战国时秦国虎符《杜符》的铭文云:"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兴兵打仗属于凶事,右半虎符在君王手中,体现了"凶事尚右"。

……

所以我所说的“左道”,并不全是指走邪乎走歪路的恶性势力。

骑着三轮车的年轻女人,估计是“善类”左道的人。

毕竟一个人的气质、眼神,以及举止间透露出的东西,很难骗人。

年轻女人的家,是小镇外边一栋自建房,三层小楼,墙体没有装修,让我惊讶的是,女人的丈夫,居然双目失明,拄着一条木棍走动。

另外两个跟踪的高手,气息全无,蛰伏在wài wéi,距离房子二十几米外的榕树中,他们的伪装很高明,换做一般人,绝难发现他们的行踪,他们没有出手发难,我也懒得动弹,正好借这个时机休息喘气。

夕阳西下。

我才向榕树走去,因为我一身“乞丐”装扮,如悄无声息般幽灵的两个高手,并没有任何动静


状态提示:第342章 龙虎山道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