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首席医圣>第910章 杏林里的中医

说干就干。

有了主意之后,宋澈便立刻抓紧和京城医院的沟通协商,力争要将这个中医大学的项目尽早落地。

不过院长潘喜成还是相当谨慎的,思来想去,给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鉴于年关将近,又涉及到办学事宜,不能操之过急,提议先以‘代培’模式进行合作。

就是让澳港的中医公会在京城先办一个中医培训机构,招到好苗子以后,可以送到京城医院进修实习。

其实就跟那些医学生毕业前先在医院实习差不多一个模式。

但能做到这,已经给足了宋澈面子。

京城医院的门槛多高啊。

就是实习的名额,都是被各大高校抢破头的。

但也不用夸潘喜成有多通情达理,毕竟宋澈真的招到学生了,送到京城医院实习的只是中医科。

中医科终究是冷门科室,又不负责临床第一线,塞几个实习生给人把脉针灸一下,风险几乎忽略不计。

不过能在初始阶段达到这样的成果,宋澈已经心满意足了,小小苗木,只要用心栽培,总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这一茬事刚谈妥,紧接着央视栏目组的人就找上门了……

……

央视大裤衩大厦附近的茶厅里。

“宋大夫,之前只是匆匆通过电话,现在我正式再做一遍自我介绍。”一名国字脸的北方汉子笑得很爽朗,谈吐也很干练:“我叫骞志飞,是央视九套的栏目制片人,目前正在受命打造一档关于传统中医的栏目,在挑选嘉宾的环节里,我们重点浏览了你的简历和资料,觉得你或许就是我们要找的人,所以想先跟你通个气,互相了解一下。”

很开门见山。

宋澈也不喜欢绕弯子,径直道:“有多少报酬?”

“……”骞志飞顿时语塞了,也傻眼了。

按常理来说,能获得上央视节目机会,除了那些大咖大腕,一般人都得大喜过望,恨不得立刻抓住这个机会,有几个会关注酬劳这一块的。

早听闻这个天才医生不按常理出牌,果然名不虚传。

宋澈却仍能很严肃的解释自己的‘市侩’,正经道:“骞兄,你别误会,我这人对钱其实一点都不感兴趣,我之所以先询问报酬的事情,主要想了解一下这档栏目的水准,以及你们栏目组对我的重视有多大。”

骞志飞在内心默默给宋澈贴了一个‘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标签,嘴上仍是客气的笑道:“宋大夫也是妙人啊,开玩笑都能开到点上。既然大家都是爽快人,我不妨直说了,目前我们台里是计划将这档中医栏目,打造成为一档纪录片形式的竞赛节目。那档《舌尖上的华夏》你看过的吧?”

“知道一些。”

“我们这档中医栏目的立意也差不多,就是挖掘那些华夏的传统中医,向大家展现中医的独特魅力。往大了的说,也是想借此栏目带起一股中医热潮,振兴时下的中医行业。因此在预算这一块的投入将会很大,所以宋大夫根本不用担心报酬的事情。”

骞志飞一边说着,一边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本计划书,沿着桌面推了过去:“这是草拟的计划书,你先看看,有不懂的你随时问我。”

接着,骞志飞就自顾自的端起茶杯,直接牛饮起来,根本不讲究文化人那一套温吞吞的品茗方式。

看似粗犷豪放,但这个北方汉子也有着很细腻敏锐的心思,他在喝茶的同时,目光一刻都没有离开过宋澈的面庞。

宋澈则专注的浏览起这份计划书。

栏目名叫《杏林里》(暂定)。

很文艺也很贴切的名字。

光是听到这名字,便能油然而生出一股华夏传统国风的感悟。

至于栏目内容,很明朗简洁,估计给宋澈看的只是一个大概。

正如骞志飞说的,这是一档纪录片形式的竞赛类节目,可以称之为“杏林里的华夏”。

纪录,是要录制展示那些天南地北的中医的日常工作。

竞赛,则是要让这些中医们最终汇聚一堂、比拼高下!

正如黎老提及的那样,上头指示宣传部门打造这档栏目,初衷就是为了提振中医药行业。

不过翻阅了一下,宋澈仍觉得栏目组或者说主管领导比较保守,因为栏目只是在央视第九套播出,而且还是在非黄金时间。

宋澈能理解他们的顾虑。

毕竟现阶段,中医仍存在着不小的争议,甚至出现了将中医妖魔化的迹象。

作为媒体,自然得尽可能的客观慎重,把握好舆论导向。

尤其得避免有病人受节目影响而跑去拿中医胡乱治病。

这个教训,很多节目都犯过。

宋澈就曾听说有个广播类的中医栏目,介绍了一种保护淋巴的‘偏方’,导致一个淋巴癌患者效仿,最终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而嗝屁了(其实就是没钱,权当死马当活马医了)。

事后,家属一纸诉状将这个栏目的主办方告上法庭,总之一地鸡毛,主办方也赔了一大笔钱,栏目关门大吉。

骞志飞等栏目主办者显然也有这方面的顾虑,因此节目规则的第一条,就是要求‘中医嘉宾’不得宣传未经科学认证的中医术。

“不得宣传未经科学认证的中医术……恕我直言,现今大部分的中医术都是未经科学认证的。”宋澈苦笑道:“如果有这条红线限制,恐怕我只能展示一些推拿手艺了。”

“宋大夫别着急,听我给你解释哈。”骞志飞


状态提示:第910章 杏林里的中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