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恐怖悬疑>抗日之黑枪小三口>第二百零五章 你那三板斧(一更)

第二天的下午时分,三人躲在货仓里感觉到了船靠了岸。

还不知道外界是哪里的三人就开始收好东西,开始做最后一次qiāng xiè检查。

李秀和二丫按时间来估计,好奇的猜着这港口是海南岛还是tái wān岛还是吕宋岛?

可等了很久也没听到卸货的声音。

三人等到了晚上,就在夜色中走出躲藏的货仓。

大雨中,船两边的景色一边灯光不多,聚在一个团团内,象是个岛屿。另一边灯光很多,应该是个城市。

三人想了半天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就决定上岸去。

把留在船上吃喝的罐头铁皮桶都留在了原地,三人背上东西,把雨衣披好,就躲着船员开始下船。好在一直下着大雨,船员们也没有太注意船甲板和舷梯,三人就顺利的走到船下。

等三人走过引桥,从为数不多的货物堆中走过,接近了码头仓库一带,看见灯光下厦门太古码头的字样,才知道这是到了厦门。

这货船开出香港刚过汕头不远,就接到了东海有台风的警告,于是顺路开进了厦门港来躲台风。

厦门港由日本军商进行管理,大雨中该在码头上巡逻的士兵也不见了踪影,只有为数不多的士兵守在港口大门处。

他们扒乘的这艘货船,按要求也是要在海面锚地避台风的。可这船长与厦门的军商头子很熟悉,加之码头上空着泊位,两人便在电台里以加运些本地的货物为由,约到岸上一起喝酒。这货船自然也就停在了空出来的大泊位上。

王南和李秀在南洋与各地的华人来往,对厦门并不陌生。

南洋有很多华侨是从厦门过去的,早下南洋的会说着厦门的各种得意之处,晚去的却都是从厦门逃难过去的,所以两人知道厦门和对面的鼓浪屿都是岛。

王南更知道从日军占领厦门时,鼓浪屿这个万国租界是中国人的避难之地。

据从这里去南洋的华人霁:鼓浪屿有个杀人魔窟,位置就在英国lǐng shì guǎn对面的几座日式建筑中。凡是被日本人抓去的,都会严刑拷打折腾,日夜都能听到惨叫声,就没有看到进去的人能活着出来。

三人躲在货物堆中缓了一缓,看清四周的环境和日军站岗的位置后,找了个日军的空隙借着夜色出了港口。

站在港口外的暗处向四周打量。右边黑乎乎的有山影,左边是灯光绰绰的城区。三人不再犹豫,顺着路向左走去。

他们前后都是大小的包,王南李秀的背包上倒挂着sàn dàn qiāng不是很明显,可二丫包上的长枪藏不住,夜色下显的三人装束很古怪,幸好路上没几个行人,雨夜又遮住了三人的细节。

路上两个女人听到王南讲鼓浪屿有专杀中国人的魔窟时,李秀就说:“一会就找船上那个小岛上,把那里的日本人全杀光了”。

二丫在边上小声的嘀咕:“那小岛叫鼓浪屿”。

李秀说:“管它叫什么,不就是个小岛吗?”

二丫被噎了下,就说:“那怎么回来?”

李秀无所谓的说:“能去岛上就能回来”,随后又说:“往前多走走,这鬼天气弄的腿上有点痒痛”。

三人就往前走着,王南一路上就看着哪里有渔船可坐。可日军为了更好的统治,早不容渔船在这片海上搭人,现在更是下雨天,海边哪里有渔船存在?

直走到前面的客运码头,王南才发现这时还有一班渡船。

台风的登陆地点离厦门还远,现在这里雨大浪却不大,渡船还照常跑着。

他走过去,看见轮渡时间表上写着白天的船次,最后一班船是夜里10点的特别事务快船。

王南看了下时间,这时连7点都不到,正好是针对一般人的最后一班船,三人快去快回肯定能搭上那班特别事务快船。

看到售票窗口空下来时,李秀就想掏钱上前买票,王南一把拉住她,日本人在各地发行的钱都不一样,拿错钱直接就被发现了,还不如逃票。

下船的人已经散开,上船的人也没有在岸上检票,三人快步走过军警执守的小屋,就跟在了上船那些人的后面。

雨衣里背囊和dàn yào背心不仔细是看不出来什么东西。二丫就用雨衣把bù qiāng裹在里面,王南和李秀给她遮掩的,三人就上船。

船上,渡船上的船工正开始挨个的收船钱,手里的马灯照着票面,三人一眼看到这又是一种钱样子。王南想着身上的钱好象没有合适的,李秀很想拿出老港币却也觉得不太合适。

船还没开,钱给的不对,这这船工要是叫上一声,那岸上躲着雨的士兵肯定会冲过来查看。

这时,二丫把什么塞到了王南手里,王南用手一摸,心里定了下来,等那收票钱的船工走到后面,也只剩下他们三个人还没收钱。

王南把大洋放在这船工手上,笑着对他说:“不用找了”。

那伙计自然识货,狐疑的看了三人一眼,还想细看时,王南伸手拍了他一下:“后面没人了,开船吧”。

伙伴愣了下才反应过来,这是人家不满意了,他自己也觉得有点坏了拿钱不问事的规矩。立刻转身喊了声:“开船了”。

两边码头也就500米的距离,船在雨中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对岸。

三人随着众人混上岸。夜雨中,岸上的军警也没有仔细查看,三人就走了过去。

魔窟在英国lǐng shì guǎn边上,这个位置王南记的很清楚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五章 你那三板斧(一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