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青春校园>前夜>第244章 家园七号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今天,能在这里相聚,我们都是劫后余生的幸存者]你们刚才听到的那首歌,名字叫做《悲伤的家园》,它是由一位匈牙利作曲家在弥留之际写下的。作曲家写下这首曲子的时候,灾难在全球的蔓延已经进入第二年,他从他的家乡布达佩斯流浪到了伊拉克的巴士拉,他想在巴士拉乘船进入印度洋,最后到达东亚的中国。因为那个时候,很多幸存者都在想办法到中国来,人们听说这边没有灾难,没有疫情。作曲家在巴士拉被困在了一个清真寺里,那里还有其他的一些幸存者,但是,他们都已经弹尽粮绝,没有救援,他们都知道,自己再也出不去了。

在清真寺里,不同信仰的人想办法共度难关,他们当中有基督教徒,有穆斯林,还有佛教徒和印度教徒,然而在那个时候,人们摈弃了国家、宗教的界限,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人们只剩下最后一个信仰,那就是团结一致活下去。

这场灾难曾经让人们见到了人性最卑劣的一面,人们会为了食物而抢劫,杀害自己的同伴,人们会出卖自己的ròu_tǐ和灵魂,也会在一块压缩饼干面前毫无尊严的跪地祈求。是的,我不想奢谈什么真理与伟大,人们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在死亡面前也无所畏惧,但很难面对长久的饥饿,无边的恐惧、孤独以及绝望。这是这场灾难最可怕的地方,它在最大程度上摧毁着人们的意志,甚至思想。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这场灾难中,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我们的作曲家在到达巴士拉的清真寺之前,也曾经到过几个避难所,亲眼目睹了很多血淋淋的争夺和杀戮,然而,他却始终没有绝望。他以一个艺术家的心灵,守护着尊严而体面的作为一个人,而不是行尸走肉的底限。在清真寺里,他看到不同国籍,不同信仰的人艰难的活着,分享着一天一天减少,直至没有的食物。当第一个人因为饥饿倒下的时候,剩下的人们并没有像他曾经看到的那样,把自己的同伴变成了食物。而是,用不同的方式,为死者祈祷。他们的眼里已经没有眼泪,可是他们的心里弥漫着哀伤。

我们活着的人,和变成了丧尸的人,本质的区别在哪呢?作曲家发现,就是那绝望中哀伤的祈祷。我们可以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失去所有的一切,但没有失去做人的骄傲。在我们当中,有的人为了活下去,不惜把自己变得比丧尸还要凶残和嗜血,有的人为了活下去,卑微得失去了脊梁,有的人为了活下去,把自己变成极其廉价的商品。但,那不是全部。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人性的光辉,会照耀在你的脸庞,即使你不可避免的还是死去了,但至少,你没有丧失希望。

于是,在饥饿中,作曲家用自己最后的生命,创作了这首《悲伤的家园》,听吧,这首曲子是这么的悲伤,在乐曲中,我们回过头去,看到的是再也回不去的故乡,我们回过头去,看到的是永不再见的亲人,可是,我们终究会转过头来,去寻找那微薄的曙光。听吧,这首曲子里,有唱诗班的唱诗,有穆斯林的祷告,有僧人的吟诵,它跨越了国家、民族、宗教,它并非凌驾于这所有之上,而是将这所有,凝结成最后的力量。

这是《悲伤的家园》,联合政府最高公民委员会决定,把这首曲子作为会歌。你可以为他填上歌词,也可以不用任何的语言,只要你跟着音乐哼唱,你将不会孤独,因为你知道,即使你一个人徘徊在绝境中,至少还有人像你一样在为未来祈祷。”

……

李杰一直在想,这个新闻发布会的开场白会是怎么样的。在他的设想里,会有某个高官首先致辞,发言官腔十足而又空洞无物,然后在机械的掌声中,主持人程序化的宣读着会议的程序。

李杰没有想到,这个新闻发布会的开场,是由一个外国人,用深沉的男低音,发表了一番文艺腔十足,让他觉得有些好笑,但好笑之余,又微微有点鼻子发酸的讲话。

这个讲话与其说是做新闻发布会的开场报告,还不如说是一场配乐诗朗诵,那深沉的男低音充满磁性,感性十足,虽然用的是俄语,但是大屏幕上同声翻译的字幕,还是让听众受到了巨大的感染。

李杰扭头看去,季忆倒还好,这姑娘感性的时候可以不顾一切的跳飞机,理性的时候会把自己都算计到一个生死难测的计划里,这个时候她就显得比较理性,自始至终只是微笑着。她精通英语,能听懂德语,李杰发现她真的很变态,因为很明显,俄语她也能听懂。她还告诉李杰,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诗人里,就有一个古米廖夫,眼前这个长得有点像列宁的联合政府轮值主席,兴许就是那个古米廖夫的后人。因为他不是在表演,他的确是充满诗意的。

可是季忆越是认真的样子,在李杰看来,越是有些没心没肺的胡扯的嫌疑。倒是鲁斯和毕典菲尔特这两个外国朋友,明显的对这首没有歌词的会歌更有共鸣一些,特别是鲁斯,当他用他一点也不比轮值主席差的低音哼唱起这段音乐的时候,李杰忽然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看过的电影《霍比特人》,不同的是,鲁斯不是被恶龙占据了家园的矮人,而是一个流浪在远离自己的家乡的土地上的黑巨人。

至于米诺和林野,不出所料,早已经对着字幕泪流满面了。

李杰叹了一口气,在快要


状态提示:第244章 家园七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