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抗战中的新生>第十八章 初战日军

晚上11点30分,一连开始悄悄的向大龙华镇南面路口两侧的房屋靠了过去,本来我想和一连一起行动,可李大柱死活不同意,我也只能听从。

营部和二连、三连也移动到了离路口500米的地方隐蔽待机,小鬼子也不知道是狂妄还是大意,一连顺利的从镇口两侧的屋子翻了进去,解决了睡在路口两侧房屋里的11个鬼子,换上鬼子的军服,又摸掉了路口的两个岗哨,我们全营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了镇子。

现在鬼子还没发现我们,也就不能使用穿墙的办法了,不然会惊动鬼子,我建议立刻顺着房屋翻越前进,走大路肯定会碰上鬼子的巡逻队,李大柱立刻同意了我的建议,部队立刻以排为单位分路各自向镇中心翻越前进,可我这一路才翻了三个院子,西面就响起了枪声,我顾不上其它,马上叫上身边的一连三排和阻击小队,打开院门顺着道路就向镇中心扑了过去。

才前进了50米,就遇上了鬼子一个由6人组成的巡逻队,我把奔跑速度提到极限,用毛瑟手枪扫射着就向鬼子巡逻队冲了过去,这6个鬼子被西边的枪声吸引了注意力,根本没想到会遇上了我们,等我打倒最后一个鬼子时,他才刚把枪从肩上卸下端平还在拉枪栓呢。

又前进了50米,在镇内第二道防线上的鬼子已经反应了过来,用机枪扫射封锁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我急忙让战士们避进了路旁的院子,看看院墙不高,我就直接让战士们翻越前进,阻击小队则留下四个队员,爬到房屋上面向鬼子射击。才翻了两个院子,就听见鬼子说话的声音了,我让战士们把一半手榴弹都集中交给了铁蛋和李星后继续翻墙前进,我则照着鬼子声音传来的方向就连扔了三颗手榴弹,听见小鬼子的惨叫声,我和铁蛋、李星又继续翻墙前进,赶到前面一看,战士们被阻击在了一个院子里,隔壁院子里的鬼子,正不断的向两个院子的隔墙顶上射击,时不时的还丢过来两个香瓜手雷,已经有四个战士伤亡了,我急忙让大家分散开来,大部分撤到后面的院子里去。听着全镇越来越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我想只能赶快赶到镇中心,打掉鬼子的指挥部,不然时间拖的越长,对我们就越不利。

我拿了几颗手榴弹绕到旁边的院子里,爬上屋顶看见六个鬼子正对着三排战士所在院子的院墙顶部射击,拿了一个手榴弹拉了火延时了三秒就扔到了那几个鬼子头上,连扔了两颗,六个鬼子都给炸翻不动了,战士们看鬼子不射击了,也翻过墙攻占了这个院子。

我也来到这个新占的院子,和三排长及几个班长商量了一下,利用我身手好的优势,由我沿着大路旁边的屋顶前进,没有鬼子我就招手,战士们就翻过院墙前进,如果有鬼子驻守的院子,就由我用手榴弹压制鬼子,战士们翻墙攻击,商定后我带了二十颗手榴弹就上了房,不断的采用这种攻击方式,连续攻占了三个鬼子占领的院落,消灭了三十多个鬼子,还缴获了三挺轻机枪和三个掷弹筒。由于我们一直是贴着小鬼子作战,小鬼子的掷弹筒都没法发射,缴获的时候弹药都还没有用过。

这时我们离鬼子指挥部所在的独立大院只有不到一百米了,我叫三排长清点了一下人数,三排只剩下十个战士了,阻击小队倒是只有两个战士受了轻伤。这点人肯定不能再进攻了,我急忙叫阻击手占据各个制高点和要点,准备反击鬼子的反扑,让三排长派两个战士去找李大柱,沿路见到我们营的部队就让他们向我这里集中,只要有了五、六十人,我就可以向鬼子的指挥部进攻了。

就在等待后续部队的时候,鬼子发现了我们这一路离鬼子指挥部最近的部队,鬼子开始用掷弹筒连续不断地向我们所在的几个院子炮击,我急忙让屋顶上的阻击手下来,大家分散隐蔽。我则爬到靠后的一个屋顶上,根据鬼子炮弹的弹道用掷弹筒进行反击。打三发我就赶快换地方,鬼子的炮击很准,我刚换地方,鬼子的炮弹就落在了我才离开的位置上,打了十来发,有点经验了,我的反击也逐渐准确起来,我正打得过瘾呢,铁蛋叫我说李大柱上来了。

我跟着铁蛋来到了李大柱所在的院子,李大柱看见我,过来就给了我肩上一拳,“你们攻的真快,一会儿就不见影了,害我担心了好一阵子,你要有个闪失,李部长还不剥了我的皮啊!”。

看着李大柱真挚关切的表情,我挺感动的,“你带来多少人,我们要赶快拿下鬼子的指挥部,不然天亮了就麻烦了”。

李大柱笑着指了指旁边一个干部模样的人道“你放心吧,这是三营长,陈团长看我们这边攻击比一营顺利,就让三营长带着两个连上来支援我们,陈团长命令我们尽快拿下鬼子的指挥部,你情况熟悉,先说说你的攻击方案”

我对三营长点了点头,“这里离鬼子指挥部只有一百米,但鬼子的掷弹筒打得很凶,重机枪的位置也还没有发现,我想先试探性的攻击一次,注意让战士们一定要靠着墙边攻击,攻击队形也要尽量分散,不参与攻击的战士也要分散到附近的院子里,小鬼子的掷弹筒打的又快、又准,人员密集肯定伤亡很大,这点一定要战士们认真执行,发现鬼子的机枪阵地,我们就用缴获的掷弹筒压制,然后组织人员用集束手榴弹炸倒院墙,我们只要冲进鬼子指挥部所在的院子,问题就好办了”。

李大柱和三营长


状态提示:第十八章 初战日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