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大宋权相>第四十三章 最终决战(中)
不哥针对野战布置的战术也就毫无用处了。

“查探清楚没有?昨天晚上蛮子军队有没有连夜撤军?或者有没有现蛮子突然撤兵的迹象?”刘整厉声喝问——生怕贾老贼玩出类似增灶减兵的招数。斥候恭敬答道:“回禀将军,我等已经仔细查探清楚了,蛮子确实在加固营寨,大量修建箭楼和哨塔,并无准备撤兵的迹象。而且这一带全是平原,我等斥候巡查不断,蛮子军队如果连夜撤军,绝对不可能逃过我们的眼睛。”

“怪了?贾老贼为什么不撤军反而固守,他的粮草还能撑几天?”阿里不哥搔着花白的头狐疑问道。刘整也是莫名其妙,实在搞不懂贾老贼这次究竟是什么疯,竟然连这样的昏招都能用出来?倒是张弘范建议道:“大汗,既然贾老贼不肯跑,那我们也别急着进攻浪费兵力,不如先把蛮子的大营包围起来,等到蛮子的粮草耗尽,不战自溃,我军再出兵攻之。就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歼灭蛮子主力了。”

阿里不哥有些动心,见刘整也出言赞成,阿里不哥便与蒙古诸王稍作商量,很快拍板说道:“好,就按张弘范将军的主意办,包围蛮子大营!”刘整又补充道:“大汗,贾似道老贼太过奸诈,为了谨慎起见,合围之后,我军队伍应该分为三股轮流值勤,日夜不停。随时做好堵截蛮子军队突围的准备。”阿里不哥点头同意,迅的重新布置起军队调动来。

………………

阿里不哥调拨完毕后,很快的,数量接近十五万的蒙古骑兵全面动员起来,分别在各自将领的统率下开往宋军大营,组成一个完美的环形包围圈,然后安营扎寨,也是摆出持久作战的架势。而四里外的宋军大营不急不慌,更不主动出营打破包围,只是疯狂的深挖坑高筑垒,加强大营防御。于是乎,一个冷兵器战争史上罕见的画面出现了,总兵力达到二十三万的交战双方相隔仅有四里,彼此之间却相安无事,兵多粮足的一方耐心包围,兵少粮更少的一方却更加耐心的加固防御,说什么也不肯主动出营一步。

天黑时,阿里不哥军的营寨已经建成,巩固了对宋军大营的包围,宋军大营中却还在不断的加固防御,在环绕大营一周的陷马坑内又加挖了一条陷马坑。见此情景,大部分蒙古将领都是欣喜若狂,都道此战必胜,深知贾老贼诡计厉害的阿里不哥、刘整和张弘范等人却益的揣揣不安,紧张得晚上睡觉都得睁一只眼睛——生怕贾老贼半夜忽然杀出来劫营。结果一夜时间下来,阿里不哥和刘整等人不仅没接到宋军突围劫营的报告,反而被暴雨后猛然增多的蚊虫给盯得满身是包。

六月十五,宋军大营终于停止加固营寨,不过除了值勤站岗的军队外,闲暇的宋军士兵竟然开始在营寨里相扑嬉戏,显得非常的轻松自在。见此情景,阿里不哥和刘整等人面面相窥,实在搞不懂贾老贼的想法和目的。而时间到了夜里后,宋军终于有所动作,几支小队的骑兵出营哨探巡逻,被阿里不哥军斥候现后,宋军斥候很快逃回营中。匆忙中还把几匹轮换的上好战马给弄丢了,白白便宜了爱马如命的蒙古骑兵。

六月十六,宋军继续按兵不动,轻松得差不多可以在宋军大营外散步蒙古斥候也终于现宋军的少许异常情况——几个站岗的宋军士兵抱怨大营减少伙食供应,比平常足足减少了三分之一的伙食。消息报告到阿里不哥面前后,阿里不哥心中大定,心知宋军大营已经开始出现粮草短缺的征兆。刘整则继续的狐疑不定,无比纳闷贾老贼为什么还不突围。

其后又这么过了两天,到了六月十九清晨,宋军大营还是平静如常,没有露出半点混乱和突围迹象。这下子不少求战心切的蒙古将领王爷沉不住气了,纷纷涌到阿里不哥面前请求出战,用武力攻破宋军大营,尽快结束这场稳操胜券的战役。阿里不哥则心情犹豫,既急着想展开总攻,又害怕过于消耗兵力,左右为难之至。但就在这时候,贾老贼的御用外交使者宋京再一次打着白旗出营,要求面见阿里不哥,急于摸清贾老贼意图的阿里不哥当即答应。

“大汗,贾太师派小使前来求和。”和前两次不同,宋京这次表现得非常温顺恭谦,还主动献上大量的金银珠宝,并且万分和蔼的口气说道:“贾太师希望能与大汗停战言和,大宋退出北伐时占领的土地,宋蒙两国以江淮为界,永为兄弟之国。”

“贾老贼求和?”阿里不哥和刘整迅交换一个眼色。征得阿里不哥同意后,刘整开口试探道:“求和可以,不过我们大汗要你们蛮子岁岁进贡,年年纳粮!”

“好说,好说,这也是应该的。”宋京点头哈腰的说道:“只要大汗同意停战,要多少贡品都可以商量,大汗请开出价码,小使这就回报贾太师。”

“每年一百万两白银,一百万石粮食!再加一万两黄金和一百万匹绢!”刘整狮子大开口。宋京被这个数目吓了一跳,但考虑再三后,宋京还是咬牙答道:“大汗要的贡品数量虽然庞大,但也不是不可以商量,不过请大汗给我军一点时间,小使需要回禀太师,经太师批准才能答应。”

“给你们一天时间。”阿里不哥和刘整商量后点头答应。宋京满面喜色,赶紧拱手告辞。不曾想刘整忽然又说道:“宋大人,你们贾太师既然想求和,却连一封亲笔国书都没有,也太没有求和诚意来。如果你们诚意求和,


状态提示:第四十三章 最终决战(中)--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