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大国重器>第四百零七章 海外工厂人员来源

休息了一阵,杜炜逸让秘书煮了一壶咖啡,给每人都倒上,然后开始和白云天交换这段时间的工作。

这几个月,两人一在苏城,一在徳汶,相距数千公里,中间只能靠运输船,传达一些信息情报。虽然有海事卫星电话,但是一些重要的事情,也不方便在上面讲,所以双方都对对方的工作有个大概的了解,具体情况,还是需要当面详谈。

尽管杜炜逸说他这段时间,被人围攻,可是看他轻松的表情,就知道开玩笑的成分居多,因此白云天先将力波的建设情况,对他做了详细说明。

解说的过程,口述为主,也辅佐了笔记本电脑上的各种现场照片、影像资料、勘探记录、电脑绘制的地形图,等等图文并茂的资料数据。

“……现在矿点基本已经确认,就在这一方圆十公里的区域,我们准备和山里的几个部族谈判,将这片山区,从他们手中买下来!”白云天对照着一副电脑绘制的矿区俯瞰地形图,对杜炜逸说道。

“他们肯卖吗?”

杜炜逸听说了初到时,那些部族对土地的执着,对购地计划能否顺利实现怀疑道。

“我们准备了几个方案。最佳自然是他们卖地给我们,不行的话,我们可以为他们新建一个现代化的居住区,矿区雇佣他们为我们工作。若是还不行,就同意他们用地作为资本,与我们合作开发,当然,这是最后的选择了!”白云天平静地说道。

事实上,还有一个最后的方案他没有说,那就是与漫河东西岸几个部落一样的解决办法。

最终,他们会融入中华制造,与公司无分彼此,成为一个整体。

但这种事,可以做,但不能说。

杜炜逸与他合作多年,在一开始,就从他那里得知了大致的计划,自然是知道的,没有在此问题上深究:“码头、厂区、矿区,这几块都分得很开啊,人员也会变得分散,你是怎么考虑的?”

白云天一摊手:“我也想合在一起,问题是最开始当地部落不肯卖地,台经理费尽力气,也只拿到了这块坡地。既然已成定局,那我也只能按照现有条件进行规划了。在我的计划里,码头就发挥它的主要功用:转运、装卸货物,码头区域尽量节约用地,只设置管理处、酒吧、旅馆之类供船员旅客短暂休息的地方,其他的空地全部用作仓储的库房或是堆场。

厂区才是主要功能集中区。

除了钢铁厂、发电厂、铸造厂等工厂,巨大部分用地,都划作居住区、休闲娱乐区、商业区、行政管理区,把它当做一个城市,分区分片来规划设计。”

杜炜逸来了兴趣,主动道:“这个规划交给我,我拿到香港,请那边的设计师来设计。香港,尤其是本岛,就是一个山地城市,如何规划山地城市,那边经验更丰富,一定能让你满意!”

既然他主动请缨,白云天也没有意见:“可以!我提几个主要意见,你记一下:首先,是主要干道必须宽,要达到双向八车道的道路宽度,可别给我整成香港一样呃羊肠小道!

其次,工厂区建设完成,工人数大概在两万人上下。工人与配套服务人员的比例,大概为三比七,配套服务机构人员就是十四万,总人数大概为十六、七万……”

杜炜逸眉头微皱:“这个人口密度倒不是太大。九龙寨城在没有拆除之前,这块只有六英亩,按公制算零点零二六平方公里的地方,就有五万人。照这个密度计算,每平方公里就有一百九十万人!

按你的计划,总共也就十六、七万。六平方公里的话,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也就和葵青、中西、大埔这类地方相当,还赶不上观塘、油尖旺、黄大仙这些老区密集,设计起来应该不是太难。

问题是,你怎么招那么多人,到徳汶去工作?

毕竟那可不是在国内!

还有你一招就是十几万人,国家会允许?”

他这话指向明确,徳汶可不是欧美这类发达国家,经济在全世界都处于倒数位置。国人是很热衷于出国,有办法的都往外跑,但他们也不是哪里都去,首选的都是欧美日本之类的发达地区,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去徳汶工作,并不容易。

白云天眼皮低垂,声音低沉地说道:“我听说国内现在破产的企业成片成片,全国下岗人员总数几百近千万。我们可以尽量招下岗工人,他们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大概不会抵触。这样也帮政府解决了就业,不说大力支持,想来也会得到绿灯放行。”

年年经济低迷,尤其是大量的国企倒闭,无数工人下岗,失去了生活来源。

企业倒闭,使得生产物资的销售大幅滑坡;数百万工人下岗,又让市场消费能力急剧萎缩,其结果就是国家花大力气死保的大型国企也变得举步维艰。

去年底,苏城石化厂破产轰动了整个苏城,这是苏城破产的第一家万人大厂,也由此拉开了大型、重型国企倒闭潮的序幕。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信号。

如果说国内经济如同一座大坝,以前是千疮百孔,到处漏水。国家在东修西补之后,发现实在是堵不胜堵,手中的水泥钢材也越来越有限,力不从心之下,只好放着那些小洞不管,竭力先把大的窟窿补上。

可是在那些小洞的侵蚀下,大坝整体结构已经越来越脆弱,终于连大窟窿都来不及修补,洪水从此蜂拥而出。

这说明,维修方已经无能为力,连他们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七章 海外工厂人员来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