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都市现代>大道为民>第352章 教师远程培训计划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那份策划案有着我眼下无法注意到的东西,等我回来的时候,一定会进一步丰富策划案的。兰司长,您和齐司长也还要为策划案先期准备工作多多努力。”

梅舫的姓格很是随意,对于他来说,走上副部级高位,已经是天大的福泽,根本就没有了其他的追求。只不过别人可没有这样看,你一个好几年资历的副部长摆在那里,任谁上位之后,都会觉得是一个威胁。

刘枫原以为,他曾经在单于乡见到的一切,就已经是足够震惊的了,像刘忻初冬时节还舍不得穿鞋,只是不想上学的时候,会有一双脏兮兮的鞋子。

然而当他和梅舫一行十几人,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中西部地区某些省份考察过后,他才知道,华夏还有太多的贫困人口,挣扎在生存线上,温饱线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太奢侈的事情了。

他亲眼看到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下煤窑背煤,每一次居然要背着五六十斤的煤到账房那里交账,换取可怜的两分钱!那个男孩赚钱并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为自己赚取上学的费用。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应该是上初中的年纪了,每天上山采摘药材,送到收购站,换取块八毛钱,交给病榻上的父亲大部分,自己每次留下一毛钱,这是她费!

一群衣衫褴褛的娃娃,蹲在犄角旮旯,每人端着一个搪瓷缸子,看那搪瓷缸子上喷印的文字,还是红色年代的东西。搪瓷缸子里面,是稀溜溜的玉米糊糊,地上摆着一碗山野菜腌制的咸菜。

1991年的华夏,就是燕京城也还没有到把山野菜当做是尝鲜的东西,这里的山野菜拌盐巴,那些孩子吃的异样香甜。这已经是那位民办教师用自己微薄的薪水,做到最大的努力了。

一间绝对是危房的教室,上面的茅草棚已经多处露天,地上到处是雨水的痕迹。墙壁上很多地方都漏着缝隙,墙外是用几根木杆支撑的,“教室”里面,也是用柱脚支撑着房顶。

但是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认真的听老师讲课,学习的劲头依旧足。这件教室里的孩子参差不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等,担任教师的,是一位背着婴儿的母亲。

一个山村的教师,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道,老人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十几年,就是为了帮助这里教授学生。老人最初的学生,已经走出大山,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了。

老人还守着这个仅有十几个顽童的“学校”,老人笑眯眯的对这些来自燕京城的官员说:“看着这些孩子期盼的目光,怎么可能忍心丢下他们离开呢?”

是的,留给一行人印象最深的是孩子们渴盼的目光!一个小女孩可怜巴巴的站在教室外面,身上背着一捆柴,这是要送到集上卖掉换取家里急需的盐巴。小女孩也只能是在外面看看,看着那些同龄人在里面读书。

很多地区资源匮乏,土地瘠薄,有的地方甚至一口人不过是几分口粮田,这么一点土地上收获的,就算是再多,也无法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更不要说供养孩子上学读书。

一个**岁的男孩,因为无法上学读书,蹲在自家院子里抽泣,他那残疾的父亲,一个五尺高的汉子,蹲在地上,比自己的娃哭的还要大声,他是为自己的孩子感到悲伤,为自己的无力感到愧疚!

一个八岁的小女孩,那一双小手哪里是孩子的手哇!怕是城里五十岁老人的手也没有那么多的褶皱,那是每天干农活的手!就是这样一双手,拿着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人的书本,认真的学习。

女孩没有本子,面前摊开的是她父亲从城里拾来的废旧试卷,女孩在空白的地方,认真的抄写老师给布置的作业。看她一丝不苟的模样,刘枫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

一直跟随刘枫的黄素馨,不止一次潸然泪下,这一幕幕在黄素馨来说,实在是太震撼了!两个月的时间里,黄素馨和她的助手,为贫困区的学生们发放了数百万的钱物,也不过是为这些见到的孩子带去一点希望!

希望工程是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于1989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援建希望小学与资助贫困学生是希望工程实施的两大主要公益项目,但是新生的希望工程,此时可以做到的还是太少了。毕竟华夏有着众多的贫困地区,有着庞大的贫困人口基数,这其中的贫困学生有多少?

刘枫更关注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像是这种贫困地区是没有正式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愿意来这里授课的。这里不要说年轻人向往和喜闻乐见的娱乐生活,很多地方一年到头就连电都没有。

就像当初的单于乡,那高高在上的电线,更多的是摆设,农民们交不起电费,用不起电!大多数在这里担任教师的,不过是当地的农民,好一点的,不过是初高中文化水平。

但是也正是这些人才支撑起了贫困地区的教育,只是这些愿意扎根乡村的教师,很多真的水平有限,毕竟这些当地高中生甚至是初中毕业生,担任教师力有不逮。

在这些地区,民办教师是收入最低的群体,他们靠着微薄的政斧补贴,更多的是学生们七拼八凑的“学费”!那是什么样的学费呀!没有现金,有红薯,谷子,玉米,干柴---还有带着露水的青菜,


状态提示:第352章 教师远程培训计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