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仙侠修真>斧传>第81章 晋朝与梁朝

一切都在继续着,皇权与宗教交缠不清的政治体制带给天底百姓的,是稳定的生活,更是随时可能燃起战火的不稳定。

稳定与不稳定,一个矛盾的话题,却如此的和谐,这也许就是道藏坚持的理念。

时代的车轮滚过,有人要上去,就得有人下来,而能决定车轮方向的,往往只能有一个人。

道藏不想输,但他们明白,混乱也好,和平也罢,佛教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能够和平,谁又愿意掀起战争呢?

但现在的局势,能够停下来吗?

时间已经是八月底,秋季的最后一波炎热已经到了尾声,寒气来袭。

吐蕃到了必须返回家园的日子,再不回去,大雪就将封住他们回家的必经之路。

李道一明白这一点,于是他和李登科一南一北合围吐蕃,却围而不打。

两个月来,军队除了日常训练,做的最多的事情,便是耕地,种田。

百姓在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之后,很大一部分人都逃难流亡,土地因此被荒废。

李道一便组织官兵们收获与耕种,一则缓解军粮压力,而来给来年留一些希望。

毕竟战争不知何时能够结束,而他们已经没有了后方,走到哪里,哪里便是粮仓,便是驻地,便是家园。

围而不打的方阵一旦确定,士兵们就轮番围困骚扰吐蕃,而吐蕃由于人数劣势不得不考虑退路。

更多的青城军和夷州军,以及后来的湖广狼兵便动起手来,他们走到哪里,便把种子种在哪里,葱茏的绿色给人希望,士兵最需要的便是希望。

李道一不是傻子,如果吐蕃一旦退兵,自己能做的便多了,到时可以让李登科夷州军和两广狼兵一起南下夷州平乱,而自己则把两湖水军和青城军开往东南或者湖广,甚至可以北上,前往北疆缓解光武皇帝的压力。

大好的局势就此被铺开,胜利属于光武皇帝!

另一边,八月初动身的太子司马庭在连绵的秋雨里终于在八月十五来到了建安。

他带了大约三万兵马,于是顺利成为东南最大的势力。

应者如潮,到八月底的时候,整整七万多各路人马,大大小小六十多股势力被汇聚建安。

司马庭将他们拢聚在一起,用血腥而强势的手段给六十多股势力来了一番大换血。

大约有三十多股势力因此而被彻底除名,人员被散编入其它的军队。

至于剩下的聪明人自然誓死向着司马庭效忠,谁都害怕成为下一个被砍掉脑袋的头目,司马庭的手段他们已经不想领教第二遍。

不是没有人后悔前来建安,但他们别无选择,狼兵无处不在的追杀着,而建安有太子带来的三万人加上原先就有了一万余人的守军,可谓是东南最安全的地方。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真正的狼兵早在将他们赶回东南之后就收手了,之后的狼兵全是司马庭派人假扮的。

不过现在他们知道与否已经不重要了,他们就像是羊群,在头羊的号召下来到建安,接受头羊的秩序,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于是到八月底的时候,司马庭手里的军队已经有了整整十一万。

十一万是个什么概念?这是一个连司马庭都不曾想到的数字,他知道东南水深,却也不曾想到,这块土地竟然能爆发出这么大的能量,拥有了这十一万人,自己便再次拥有了翻盘的机会。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便很简单了,司马庭一方面操练整合军队,另一方面大肆宣扬佛教当初推行的和平理念。

在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眼里,这自然是个好消息,于是佛教的信众越发多了起来,半年的造势在这一刻迎来了收获,佛教的熊熊烈火已经在东南燃烧起来,声势之大,举国侧目。

洛阳王畿之地,道藏第一次感受到了日薄西山的危险,他们意识到,或许那句谶语已经要成真了?

而此时的北方,寒风渐起,草原也好,陇西也罢,他们也必须准备撤退了。

司马延手里的二十万守军已经剩下不足十万!

整整一半的战士在这场草原人不惜代价的入侵中,永远的躺在了这片空旷的土地上。

天空中盘旋的秃鹰也早已吃腻了腐肉,百无聊赖的狼群今年迎来了丰收。

在草原第一场大雪到来之际,草原人终于撤军了!

留下的,是将士们夜不能寐的哽咽,是光武皇帝亲自为十万英灵的送葬。

又是一年九月初九,光武皇帝正式率军南迁,当初他带着十七万大军支援北方战线,而现在手里可用之兵,却只剩下十分三。

整个北线战场,陇西战况较好,当初前去支援的八万将士仍有五万之众,这一次能跟自己南下的也有两万人,而自己亲率十万大军北上北疆,却在留下了六万草原鞑子之后,也损失了整整十万的部队,而这时的北疆,除却伤残,除却必要防务,要紧牙关能挤给自己南下的,也不过一万人。

于是光武皇帝在龙城等待他的三万人马,他看着南方,在黄河沿岸,自己还有最后的三万军队。

九月初九,大军南下,这一次,六万大军,剑指洛阳,再无障碍。

就在这一天,一个噩耗同时从洛阳传出,传向四面八方,启元皇帝,薨了!

就像一个循环?又像是逃不开的命运,九月初九这天,一代枭雄司马仁终究还是没能挨过他人生的寒冬,在自己的寝榻上,决定去陪伴他的父皇和兄长。


状态提示:第81章 晋朝与梁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