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八章故事简要:司马伦篡位之后,齐王司马囧联合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诛杀司马伦,迎请白痴皇帝司马衷复位,西晋王朝大权尽握齐王司马冏手中,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同样实力大增。
这则故事说明了手握重权的皇室宗亲,在皇权受到威胁之时,皆有挺身而出的雄心壮志,但是一旦掌握朝中大权,也必然走上谋权篡位的道路,而精通政治手段的世家大族,面对皇室宗亲的互相残杀,为了维护自身家族的势力长久不衰,也只能互相站队,静待一个稳定的统治阶段出现,在寻求重新成为统治阶级。
由此也可以看到,士族地主阶级实际上在封建王朝中根本起不到维持一个稳定的大一统王朝的统治作用,当皇室宗亲们祸起萧墙,兵戈相向,统治者出现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时,世家大族们只是默默的等待,士族地主阶级的自私性和虚伪性一览无余。
西晋诸王混战的局面下,白痴皇帝司马衷也只能成为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在封建社会的大一统王朝中能够两次当皇帝的人实在不多,估计也只有明王朝的明英宗和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但是这两位皇帝复位的情况跟司马衷是截然不同的,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明英宗和宣统皇帝的一些事情。
明英宗的故事,我们在之前已经提到过一些了,在这里不妨再多说一说,明英宗叫做朱祁镇,明宣宗的长子,在朱祁镇继位以后,重用宦官王振,而王振出身于落第秀才,虽然粗通文墨,但对科举考试只能是望洋兴叹,史书未记载其为何自阉入宫当上了太监,我猜测很有可能是为生活所迫,王振是个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而封建社会的底层文人实际上是很清苦的,但其又想出人头地,科举考试又太难,当太监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王振入宫后,因其有些文化便被分到东宫伺候太子,王振生性狡黠,做事察言观色,很得当时的太子朱见深的信任,所以当朱见深即位之后,将朝政大事尽皆委托给王振管理,而王振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便借机大肆敛财,陷害忠良,排除异己,使得当时的明王朝朝政一片黑暗。
当时,蒙古族所创建的元朝并没有灭亡,只是元顺帝带领蒙古贵族逃回了蒙古草原,史称北元,后来北元内部分裂成鞑靼和瓦剌两部,其中瓦剌的势力最为强大,瓦剌部的首领也先也想恢复当年元朝的盛世,所以频繁率部骚扰明朝边境,而这时,王振已经掌管朝政多年,一心想借机衣锦还乡,正巧瓦剌部骚扰明朝边境,王振便怂恿明英宗率大军亲征。
瓦剌部首领也先得知明英宗统率大军亲征时,便想一鼓作气击垮明军,便也亲率几十万蒙古骑兵迎战,这时,明军已经知道也先率大军来攻,明英宗和王振都不是有能力的人物,原本以为骚扰边境的蒙古军队不多,耀武扬威一下,结果没想到也先竟然率大军前来,自然恐惧非常,明英宗赶紧率军返回北京,但是王振为了荣归故里,又怂恿皇帝率军绕路而回,以至于明军耽误行程,在土木堡被也先率领的骑兵所包围,并且被切断了水源,在蒙古骑兵的冲击下,明军彻底崩溃,明英宗被俘,王振也被愤怒的明军将士所杀,也先自然想乘胜一鼓作气攻克北京,收复元大都。
这时,明英宗被俘,明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北京,朝中一片混乱,寒门庶族出身的大臣于谦等人推举明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是为明代宗,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在于谦等人的带动下,明军坚壁清野,据城固守,而明王朝各地勤王军队纷纷赶来,也先不得不退军而走,明王朝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瓦剌也因此得罪明王朝,无法与明王朝进行互市贸易,使得实力大幅下滑,也先只好跟明王朝请和,并送回了被俘的明英宗,但是,明代宗怎么可能将皇帝宝座拱手想让,便将明英宗软禁于皇宫之内,尊为太上皇。
可惜明代宗运气不好,比明英宗年纪小,但身体状况远不如哥哥明英宗,不出几年,明代宗就患病不起,而且自己所立的亲生太子朱见济也没有自己废掉的太子朱见深命长,没等父皇明代宗驾崩,朱见济就先行一步了,群臣见皇帝已无法处理朝政,又不见其复立太子朱见深,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有一些不被明代宗依重的大臣为获得拥立之功,便发动政变,攻入皇宫,迎请明英宗复位,明代宗在无奈中闭上了眼睛。复位的明英宗既不英也不明,复位之后便诛杀了功臣于谦,并重用奸佞小人,还好在其晚年,念及当年自己被俘之时,皇后钱氏因悲伤过度而至眼瞎腿残,便下旨废除了朱元璋制定的宫人殉葬制度,也不实为一项宽厚仁爱的壮举。
明英宗的复位可不是统治阶级的更迭而导致的,但是,从他的复位可以看到作为统治阶级的寒门庶族也不是铁板一块,同样会因为自身的利益而相互间发生内斗,这种情况多体现于各个封建王朝中的党争,出现拥立皇帝的事情也只限于明英宗被俘的偶然事件。而且隋唐以后出现的以皇室宗亲身份篡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也同样是处于一个比较偶然的阶段下产生的,这也说明了庶族地主阶级作为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虽然内部有一定的纷争,但总体来讲,对于封建王朝的维护和统治还是比较长久和稳定的。
关于末代皇帝溥仪复位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因为这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