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5小说>军事历史>兴唐>第四百三十六章 抱铜仙(一)

第四百三十六章 抱铜仙(一)

这一份捷报就到了洛阳。

李治大喜,立即将诸相喊来商议。打到现在了,当初自己儿子回来时,十分高兴的,可高兴过后,看到国库空了,心里面也不乐观。

有一个明显的例子,李世民两征***,从战面上看,唐军一直没有输,只是因为天气原因被迫撤军。但因为时间短,没有攻克***,形成相持战。就象唐朝与吐蕃一样,你没有攻破我家多少城,我没有攻破你家多少城池。

这是最糟糕的战局。

每射出一支箭,每丢失一把刀,不是铁打制的,是金钱打造的,这时候的采矿技术,注定了铁同样金贵。甚至有时候为了有足够的武器,将农具收上来重新融化,铸成兵器。

还有粮草,在长安,一斗米涨到一百文钱,了不得了,要饿死人。可是运到***,或者青海,每斗米涨到近百文,并不稀奇。就算民夫不要钱,牲畜不要钱,在路上的吃喝,就是一个惊人的消耗,要是运到西域,也甭运了,天大的本事,也别想运一粒粮食过去,相反,还要准备民夫回来的口粮。

所以两次征***后,李世民没有吃亏,却大叹后悔。确实给国力增加了沉重的压力,得不偿失。

当然,要是攻打成功,又是另外一回事,***立国多年,囤积了大量财富。所以到了李治手中,规模也不小,国家负担不重。这个史书不会记载的。

总之,这一场恶战,吐蕃与唐朝这两个国家皆带来的沉重的包袱。

这份捷报来得正是时候。

捷报在诸相手中转了一下,又转回李治手中,王德真说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说,喊你们前来正是补漏拾遗。”

“对前方军事,臣也不知。可是为什么太子殿下的捷报上反复解释了一件事,与呈给陛下的作战计划,迫不得己,作了更改。可殿下呈上陛下的作战计划,我们身为诸相,怎么没有看到?”

这话是有深意的。

你作为皇上,不知道便罢,知道了张大安很有可能,为了自己野心,扶助雍王夺嫡,不惜一切代价,不顾国家安危,能将前方的十几万将士与青海出卖。还不顾朝廷制度,做了防范,为什么还要让张大安做宰相?

武则天在帘后听了脸色一阴,这个王德真是一个蠢材,不会说话啊。

看似耍了一个小聪明,委婉地点出此事,借机将次子这个唯一的靠山扳倒。实际上不是,这句话还能反过来听,江山是你的江山,可也是唐朝的江山。但是你身为皇帝,不能一个小小的平衡之术,居然都不顾国家安危不顾,不顾前方浴血奋战的十几万将士不顾。原来不知,现在应当知了,可为什么还在任用张大安?

不知是蠢,知是昏!

不仅如此,还有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事件。

武则天真不知道这个属下替自己娘家人争过。没有争赢,就没有上奏。可是听到坊间谣传了。一开始没有传得快,后来传开了,传得就飞快起来。这些年风言风语的很多,加上唐朝没有什么***,和蟹的神马,所以百姓也敢于议论。武则天到现在还没有注意,第二条说皇上恋权昏庸,早先也有过这样的传言。

事实也如此,可换一句话来说,丈夫若不是生病,五十岁不到,正是男人的黄金时刻,怎么可能在这时候禅让?

但第一条谣传从何而起的?一问,原来是王德真提出,让自己侄子做大理寺少卿。于是将王德真喊来,呵斥了一顿。不能这样做,原来提拨亲信与侄子,皆是是借助机会提拨的,局势一平稳,已成定局,丈夫也无奈其何。现在长子平安归来,继位已成定局,再掀风鼓浪,丈夫如何作想?

再说,你是一名宰相,倒向了几个儿子,是丈夫授意的。那怕倒向了自己,也是丈夫授意的。只有这样,朝堂才能平衡。就是这样,戴至德他们数位宰相,只是支持太子,但没有成为太子的死党。支持太子稳定的,为了唐朝的将来,也就是如此。可你一个堂堂的宰相,居然倒向了外戚,丈夫如何作想?难不成你要扶助皇后登基,外戚为相?

这件事做得很不理智。当然不可能直接说,委婉的表露出这份意思。

王德真认错回去,武则天一声长叹,还是没有人才啊,若是许敬宗在世,他就不会做得如此的冒失。

可刚训过没有多久,又犯下了眼前这个错误。

张大安也不作声,心里,你是一个傻货,这事能做一次,还敢做第二次?嗯,不好说,李贤府上的那位,是没有听到有用的消息,否则没有什么不敢做的。

对此人,刘仁轨等人也是很反感,上前说道:“王相公,莫得胡言。太子呈给陛下的是信件,非是奏折,上面写的也是草议。陛下还特地召臣阅读,上面写的是太子的一些想法,并非决议。所以并没有传示诸相。”

这才是象一个宰相说的话!

李治感谢地投去一瞥,心里面却将这个王德真记住了,武则天能听到谣传,当然他也听到了谣传。过几天吧,眼下先放过此人。但经这一提,气氛变得微妙起来,政务军务,不能往朝争上扯,一扯,立即会复杂起来。

几个人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刘仁轨看了看各人的脸色,心想,千万不要往朝争上引,于是又说道:“臣还有一议相提。”

“刘卿,说。”

“太子殿下目光长远,想法周全,青海现在是不可得,得


状态提示:第四百三十六章 抱铜仙(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